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27日
蒋惠莉:讲好中国儿童故事让文学滋润孩子们的心灵
蒋惠莉:讲好中国儿童故事让文学滋润孩子们的心灵

  文学陕军威名赫赫。最近几年,儿童文学创作出版领域,陕西省也加大了投入力度,正在奋起直追。怎样才能发挥三秦大地的文化优势和作家储量优势,让我们的少年儿童读到更多优秀作品?
  《文化艺术报》本期“高端访谈”邀请陕西省政府参事、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蒋惠莉女士,和我们谈谈如何振兴陕西儿童文学发展事业,同时也对广大家长说几句知心话。 

  中国作协
  有263位儿童文学作家
  文化艺术报:儿童文学一直是文学创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童节前夕,请您为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现状。
  蒋惠莉:近年来我国儿童文学发展是非常健康蓬勃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指引下,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版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去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座谈会的召开,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儿童文学的高度重视。二是原创儿童文学在少儿阅读中所占比例有了显著提升。据有关资料介绍,去年儿童文学图书市场上,原创与引进的比例达到了1颐1,而在10年前这个比例是3颐7。三是创作队伍迅速壮大,就全国范围来说,目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有263位儿童文学作家,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作者、其他创作领域的作家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四是儿童文学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和艺术自觉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讲述中国故事、体现中国精神、具有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五是儿童文学“走出去”取得了重要进展,譬如不久前曹文轩老师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迈进了世界儿童文学的最高殿堂。 

  国内文学奖项都在压缩
  陕西为儿童文学增设奖项
  文化艺术报:真是非常令人振奋的发展,那么,我们陕西在儿童文学发展方面的成绩怎么样?
  蒋惠莉:近年来,陕西省的儿童文学创作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在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文化部蒲公英奖、共青团“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等重要奖项上多有斩获。也有一批优秀的创作者,譬如老一代作家李凤杰、王宜振、叶广芩,年青一代的孙卫卫、安武林、吴梦川等等。但是与陕西小说、散文、诗歌创作相比,与文学大省对文学创作的要求相比,与社会对儿童文学的需求相比,我们的儿童文学在创作出版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是:创作队伍人数少,力量薄弱;作品数量少,质量不高,面对广阔的儿童文学市场,却有许多作者的作品达不到出版的要求,优秀作品更是屈指可数,在全国优秀少儿文学奖评选中,已连续四届落榜;儿童文学批评薄弱,很少有儿童文学作品研讨会的召开;儿童文学作家培训、交流活动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共有省作协会员3271人,其中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有73人,占比仅为2.23%。所以这几年来省作协一直是把它作为一项薄弱工作来积极推进的。
  文化艺术报:为了振兴陕西的儿童文学创作,省作协、尤其是儿童文学专业委员会这几年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其中大部分工作您既是亲历者又是主持者,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
  蒋惠莉:首先就是设置了儿童文学专业委员会,由11位经验丰富的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组成。陕西省作协目前有12个专业委员会,儿童文学就是其中之一。二是在国内所有文学奖项都不断压缩的情况下,陕西省特别为儿童文学增设奖项。譬如陕西作协年度文学奖、柳青文学奖、陕西文学年选,都专门设置了儿童文学类,以此来鼓励作家们更多地投入这个领域。三是儿童文学专业委员会积极策划开展了多种活动,截至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举行的活动有:与太白文艺出版社共同启动实施《小橘灯》大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项目;举办“陕西作家有好书——点亮小橘灯,照耀童年路”活动,组织8位儿童文学作家与300多名读者见面交流;分别发布2014、2015年度推荐给全省青少年儿童的阅读书单;举办全省儿童文学创作培训研讨会;成立陕西省青少年写作指导中心,并在11个中学、24个小学建立了青少年校园写作基地等等。四是积极搭建交流平台。近期,《延河》文学月刊将出版一期《儿童文学专号》,刊发从全国近300篇来稿中筛选的一批优秀作品。一些民间力量,如吴芳书城、太阳娃插画设计有限公司等,也都采用阅读欣赏、读书会等形式加强作者与小读者及其家长之间的交流。 

  好作品让孩子
  乐意把自己放进角色中
  文化艺术报:孩子们面对的娱乐形式和休闲选择越来越多,儿童文学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小读者们靠近自己?
    蒋惠莉:儿童文学要讲好孩子们的故事,用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的艺术形象去激发儿童主动阅读的积极性。一方面是说创作,包括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是说传播,要利用各种传播渠道来做好对优秀作品的推广。创作方面,作者要走近孩子,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创作适合他们阅读趣味和接受习惯的作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说过:“在写作中,我努力追求的是,把性格培养、知识传递有机地融于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爱上阅读。让他们乐意把自己放进一个角色中,在故事里满足他们的想象力、求知欲,满足他们心灵成长的需要。”我觉得这是对儿童文学写作者的一个很好启示。儿童文学作品自身质量要过硬,可读性强,老少皆宜,孩子们读有趣,大人们读也有值得回味的地方,不能一味地低幼,因为孩子是有他们自己的思想的。装帧设计要新颖活泼,表现形式也要多样化。譬如前几天我去了咱们省的太阳娃工作室,他们主要做各类绘本、图书插图。作品制作很精美,内容可读,在今天这个读图时代是非常受欢迎的。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目前评了四届,他们得奖两次,其中,《安的种子》问世七年,还获得冰心图书奖等多项奖,并被译为韩文、法文等,近日又获巴黎图书馆协会2015-2016年度选书。在传播方面,要用新的方式方法来吸引家长和孩子,让他们知道我们有新书,有好书,然后才能阅读我们的好书。譬如之前提到的太阳娃工作室,还有一些书城、书吧,会搞读书会,利用周末课余的时间把家长和孩子聚集在一起进行面对面交流。这些都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用互联网寻找
  好作家、好作品、好读者
  文化艺术报:网络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传统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播都有很大的冲击,我们陕西的儿童文学创作受到了哪些影响呢?
  蒋惠莉: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对文学作品的传播其实是好事。这几年,省作协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是重视的。一是设立网络文学专业委员会。二是吸纳网络作家成为作协会员。陕西作协章程里增补了网络文学作家入会的标准,现在网络文学已经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创作力量。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作协已经举办了好几届网络文学培训班,前年的文艺座谈会也有两位网络文学作家参加,应该说网络文学的兴起是大势所趋。目前我们的步子相对来说比较慢,主要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播。用网络把作家、作品和读者连接起来。作协有一个陕西作家网,作为我们的综合性网络平台。所有的政策、信息,包括一些活动,在这里都有体现。其中也包括文学作品的推广,深度推介等等。当然下一步我们也会对新媒体平台、新的传播形式有更多的关注,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利用好这些新的平台更好地推动儿童文学文化的发展。
 
  家长要陪伴孩子
  一起读书
  文化艺术报:作为一位儿童文学领域的专家,您会建议孩子和家长们选择怎样的书籍?对亲子相处又有什么建议?
  蒋惠莉:我个人的看法,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吸纳多种营养。所以为他提供的精神食粮,也应是题材多样、种类丰富的优秀作品,如,自然知识的、历史故事的、励志成长的、传统美德的,以及我国和世界经典的童话、诗词、小说、散文、名著等等,在孩子的不同年龄段,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让他们通过阅读丰富自己。家长应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只有自己坚持阅读,才能给孩子做好阅读引导。
  此外,家长要和孩子交朋友,要有平等对话的精神,多倾听,不要主观臆断。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都非常活跃,他们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作为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们身上,首先要倾听他们说什么,了解他们想什么,然后才能进行引导。我想强调的是,引导是必须的,因为无论是知识还是道理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但是这种引导不是强加的,而是通过师长们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理解然后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