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武林漫像吉林国一提供 
在童年容易流失的时代,阅读无疑是对孩子心灵和精神的童年世界的一种守候!
安武林 山西夏县人。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出版过小说《友情是一棵月亮树》、散文集《长大最好做一条书虫》、散文诗集《梦从远方来》、童话集《水里的怪物》、诗集《月光下的蝈蝈》、随笔集《爱读书》、绘本《麻花小熊》等百余本专著。荣获过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张天翼童话金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文化部蒲公英儿童文学奖等。作品翻译到外国,被收入多种教材。曾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十年优秀书评人”。
文化艺术报:安老师,您可能已经不记得了。1999年秋天,我们在西安丰庆路的未来出版社“同事”过。您在《童话世界》,我在《同学》,虽然常见面,其实交流很少。但是,我的孩子,却有机会阅读到很多期《童话世界》。他现在大一了,几乎没有这个年龄段惯常的坏毛病,我觉得,这有你们的很多功劳。
安武林:想起来了,真有意思。我当时在《童话世界》做兼职。《童话世界》的下半月,在我手里创刊的。当时的编辑只有我一个人。
另外,我还给《童话世界》高年级版开了一个专栏,叫“编辑部的故事”,经常能收到小读者的表扬信。谢谢你的孩子喜欢那些童话。
阅读和投稿可以对抗生活
文化艺术报:当时听吴大英老师说,您是从一个工厂出来的。现在才知道您经历过那么多事儿:去青海炸麻花。重返校园上职中,传说您接到九十九封退稿信。居然还坚持下来了?
安武林:小学没有毕业,我就停学了。有时候跟着父母下地里干农活,有时候跟着爷爷和伯父去饭店炸麻花。家里穷是真的,我们家八口人,住着两孔窑洞。
但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投稿了。在干农活之余,在饭店打工之余,我就阅读和写作,投稿。惹得镇上的邮递员都笑话我,说老见我投稿,不见发表,也不见我收稿费。当时,靠的是一腔热情,执著,自己写的东西很稚嫩,想起来都脸红。退稿信收到很多很多,豆腐块的文章也偶尔发表,都是县级和市级的报刊,基本上没有稿费。
当时炸麻花,活动范围基本在本县和邻县的乡镇和县城。去青海炸麻花,是1984年的事情,去西宁干了一个月。
1984年,我已经开始在我们地区的小报上发表诗歌了。因为深爱文学,深爱文字,所以阅读和投稿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那也是我在那些贫困的岁月里所能做到的最美丽的事。可以对抗生活,在平凡而又简单的岁月里努力追求不平凡。
文化艺术报:因发表不少作品,被大学破格录取。毕业分配到陕西宝鸡岐山县曹家乡麦李西沟的汽车制造厂,经济困顿,亲人相继去世……您是怎么过来的?
安武林:1985年到1987年,我在山西永济职业中学就读。因为发表一些作品,1988年被山东大学中文系免试破格录取。1992年我被分配到陕西这个三线工厂,当时大失所望。一个原因是这并不是我理想的职业,二是这里收入低得可怜。因为大学四年,我是借债读完的,所以我工作后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还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反差巨大。我只能靠我手中的笔,来增加一点微薄的收入。
那个时候,我什么都写,给工厂的广播站,报纸都写稿子。一元两元的稿费,都会让我喜出望外。我是一个务实的踏实的人吧,也不怕人笑话。我觉得是凭我的劳动赚钱,不丢人。
其实,经济困顿的阴影,还债的压力,一直让我持续到四十岁以后,才彻底摆脱。我常常是旧债未还,又添新债,雪上加霜。亲人的相继去世,给我带来的是情感和经济的双重伤害。写作,是我唯一的希望吧。心灵的慰藉,收入的来源,都靠写作。那些年,我在写作上很勤奋,尽管创作的水平提高很缓慢。
文化艺术报:您哪年到的西安?收获或者得失?
安武林:我忘了是1998年还是1999年,我们工厂总部迁移到西安,作为秘书,我也到了西安。视野开阔了,结识了许多朋友和老师,经常可以得到鼓励和指导。尤其是《西安晚报》《西安日报》的朋友。还有《少年月刊》和《童话世界》。
在这个期间,我的创作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写作也不那么杂乱了,基本都是文学创作。在西安,我买书很方便了,这是一个大收获。在山沟里的那种压抑和孤独,也被释放了。但是,环境开始变得浮躁,在山沟里的那种宁静和沉静,也随之消失了。不管怎么说,到了西安,我人生和创作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荣获了省里的和国家的一些文学奖。
寄语陕西:提高素质专心创作 文化艺术报:被挖到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之后,又上了一个台阶。您回望一下,陕西和北京,有什么不一样?
安武林:在陕西,儿童文学作家队伍很小,除了我能知道的李凤杰和王宜振二位老师之外,还有一个多年已不搞儿童文学创作的鱼在洋。用二位老师的话说,陕西搞儿童文学创作的有一大批人,但在全国有影响的却不多,所以,很多作者并不为人所知。
我是2004年被聘到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这里的平台更大,视野更宽阔。就儿童文学创作来说,作家的阵容就要大得多,尤其是前辈很多,可以经常获得他们的指导。在北京这个地方,和全国儿童文学作家联系也更方便。而且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从事的文体也丰富多彩。
北京也是一个众多出版社群居的地方,除了专业少儿社,不少地方专业少儿社也在北京设分社。因为这里的出版资源丰富。地域上的优势,地方社不能比,但是,很多地方少儿社都做得很优秀,甚至在行业里都是领军的。陕西这边,少儿社只有未来社一家,无法和北京这边相比,但地方也有地方社的优势,这些年,未来社在儿童文学出版方面,加大了力度,未来前景应当是不错的。
文化艺术报:陕西区域内,目前有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和作家?陕西儿童文学要突破,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安武林:在陕西这边,我很看好女作家贾林芳。她主要从事童话写作。做过《童话世界》的主编。这些年,她进步很大,不仅出版了不少作品,而且也被儿童文学界关注到了。年轻一代最有希望最有实力的,就是贾林芳了。我觉得现在从陕西省作家协会,到出版界,都开始关注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了,前景是不错的。我觉得现在陕西儿童文学作家正面临着一个大好的机遇,他们如能提高自己的素质,专心创作,很快就会脱颖而出的。
给孩子买书也是一种投资 文化艺术报:您近一段时间飞来飞去,参加校园讲座,讲阅读,讲文学名著,讲儿童文学,有什么心得体会?
安武林:最近我的活动不少,讲座面对的受众不同,有小学生,中学生,家长,市民,教师,我觉得大家对儿童的阅读越来越重视了。我们这些人,就是播撒阅读种子的人。许多家长,都很困惑,他们在如何给孩子选书,如何对待孩子的阅读偏食方面,很焦虑。但我也依然看到,有一些家长不重视孩子的阅读。当一个孩子可怜巴巴地对我说:我喜欢看书,可是我爸爸妈妈不给我买。我很无语,心里也很痛。无书相伴的童年,是残酷的。所以,我很喜欢家长来听我的讲座,我会以我个人的经验和经历来向他们证明,让孩子热爱阅读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文化艺术报:想给孩子说点什么?给家长说点什么?
安武林:我想对家长说:请在家里,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请不要吝啬口袋里的钱,给孩子买书吧。这也是一种投资。
最好,在家里,家长们也读书。
我想对孩子说:爱上阅读,你会有不一样的童年,你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文化艺术报记者 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