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06日
黄土地娶亲
黄土地娶亲
  1990年,陕北人娶亲,伴娘随同,这是给婚礼增添喜庆。
  1990年,陕西长武县。乡里人娶亲,父老乡亲都会赶来祝贺,每过一个“坎”都要准备好红包。

  2005年,陕西淳化县。乡村娶亲,场面热闹,公公被涂成大花脸。
  1990年,陕西长武县。这对新婚夫妇开始新的生活。

  2004年袁陕北绥德县一对年轻人在窑洞里举行婚礼遥
  2005年,陕西淳化县。在窑洞里举办婚礼。

  1990年,陕西长武县。新媳妇进门,婆婆送了一块手表。
  1990年,陕北人迎亲。因为路途遥远,新娘需要骑着毛驴过来。一般是天黑后闹洞房。

  1991年,陕北横山县一户农民给娃子娶亲。自行车、唢呐接回新娘子。
  新婚姻法法定结婚年龄,男性满22周岁,女性满20周岁。这个婚嫁年龄好像对城里人有点早,不然,大男大女遍地都是,乡里人却觉得有点迟,挺着大肚子去办理结婚登记大有人在。如今,娃娃亲不多见,但在西部偏远乡村,早婚早育现象仍较普遍,因为他们娘老子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传宗接代的观念仍根深蒂固。
  城乡娶亲也有差别,这是生存方式不同,乡下人要种庄稼、砍柴、养猪等没完没了的农活,干活就需要人手,多子多福,儿孙满堂是中国乡村百姓的传统观念。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村女子十六七岁就定亲了,再迟上个几年,别人还以为这家女子肚子耍了麻达,在偏远乡村,女人生不了娃那可是天大的事,靠谁来传宗接代?
  很早以前,十几岁的娃娃就娶亲嫁人了,这是根据男女生理推断出来的年龄,女子能生娃了。在传统观念里,娘老子巴不得早得贵子,但是,对于十几岁的娃娃能懂得多少人情世故,这就由媒婆牵线搭桥,父母包办,所谓包办婚姻就是这样由来的。
  娶媳妇是要彩礼的,城乡差别不大,城里人无非是把彩礼换成了商品房,乡村不仅要盖房,还要给女方家彩礼,娘家把女子养大不容易,不能白送给你,有人说这是买卖婚姻,但拿不出彩礼想娶媳妇确实很难开口,并非是人家女方娘老子需要这笔彩礼去享受生活,其实是留给自己娃子娶媳妇,所以,这笔彩礼从东家转到了西家,越是贫穷的地方彩礼就越高。
  生儿育女可不是爹娘能决定的事,科学也没发达到这个程度,也不敢在这上面折腾,不然,人类就乱套了。乡村重男轻女巴不得多生几个男娃,但婆娘给你生一炕男娃也糟糕,将来拿啥给娃盖房、娶亲?所以,穷乡僻壤光棍汉特别突出。
  1999年,陕西蓝田县葛牌乡十七沟村。该村6组有18户人家,由于近亲结婚,导致村里有20多人患有智障、聋哑、失明、畸形等。2002年,陕西镇安县关坪河乡宝石村有1013人,其中35岁以上“光棍汉”就有87人。一户人家兄弟5人同住一个院子,家里唯有大嫂一个女人。
  2006年,陕西镇安县青铜关镇冷水河村,十几位村民贷款从云南买来媳妇,蜜月没过完,就跑了7个。一个16岁新娘,每天被关在屋里不许出门。
  我以为,嫁给皇帝的女人叫“皇后”,嫁给平民的女人叫“老婆”。女人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决定嫁给谁!有钱人娶走了漂亮女人,穷人总不能一辈子打光棍!贫困山区百姓往往出现近亲、换亲、拐卖等现象。这是一种荒唐、但又实出无奈的畸形婚姻。当你走进大山深处,方圆百里无人烟,就知道绝不会将自己的女儿嫁到这里来。这可不是游山玩水体验生活,而是要扎根一辈子!
  乡村娶亲真当成一锤子买卖,不是今天过到一起了,明天就散伙,这样“玩”的夫妻相对比城里人少得多。至于海誓山盟、爱你一生这类豪言壮语听到的不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仍停留在许多乡村年轻人婚姻观念里,男人种地、女人生娃,重复着父辈们走过的路,过着普通百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