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13日
皇帝支持《西游记》成书
皇帝支持《西游记》成书
  一、主人公是谁
  在《西游记》中从头唱到尾的主角都是孙悟空。没有孙悟空唱主角,这台戏就不热闹了。可是没有别的配角,这台戏就唱不好。所以说“西游记”在选择人物的主配角上,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因此上又说:“西游记”从一开始,不是从唐僧写起,而是用大篇幅、多章回地编写了孙悟空的方方面面,这就清楚地说明孙悟空在这部名著里的重要分量了。编者们想要通过孙悟空这个主角和其他四个配角唱好这台戏,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看来,皇上是不大喜欢唐僧的种种做法和认识的,反而喜欢孙悟空的所作所为以及后来保唐僧西天取经。
  其实,编者们并不把所取佛经作为很重要的故事来描写。譬如说唐僧在到达印度后,如何学习,如何搜集和遍访习诵佛经,最后又如何千辛万苦把真经运回我中华腹地,翻译传扬光大等。
  皇帝和编写团队的高人们,会不知道真正历史上的玄奘法 师,是一个什么样的取 经人吗?当然不会像 在《西游记》中所描写的那样,拿不起放不下,把唐僧写得那么啰啰唆唆,软弱无力,不分好坏懦夫草包的样子。对个人来说,再有本事,也是不能解除全部厄难,所以说,编者们是根据当时社会的现实需求,来宣扬集体团队精神,这是国家现实的需要,也是完成国家重大任务所必须的合作精神,只有合作才能战无不胜。
  二尧五个死刑犯组成的取经团队
  在西天取经的团队里,大家都知道这五个人物形象都有不同的罪过,但是,可能很少有人提及五个死刑犯的问题。实质上,编者们编出这五个不同犯罪方式的神物,在《西游记》的创作上,也是一个奇点,怎么就不夹杂一位不犯罪的神呢?或是犯了不是死罪的呢?
  正如《西游记》第一百回如来佛祖叫唐僧等近前受职中讲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猪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帅。为汝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贬汝下界投胎,身如畜类。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汝下界。那白马,汝本是西洋大海广晋龙王之子。因汝违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幸得皈身皈法。
  从以上如来佛祖亲口总结性地说出这五个师徒前生所犯罪行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西天还是天上,照样都有神仙犯罪和枉法者。和人间一样,神仙们也有轮回,更别说我们凡间了。况且神仙他们所犯罪过,佛法和天法是很严厉的,比我凡间帝王的国法有过之而无不及。
  金蝉子(唐僧前世)不听说法,轻慢了如来之大教,故贬金蝉子的真灵转生东土,来了一个十世轮回,也就是生死十次才等到取经这个机会。编者们可会高算,也就是在如来收金蝉子为二徒弟时大概在战国时期,而到唐代大概是九百多年,也就是十来个轮回。要知唐僧不是一般的人,他比咱们普通凡人寿命要长。
  以上这些情况告诉人们,当年这五个都是死罪还能改过立功成佛成神,何况犯一般过错的人呢?这是为了影射当年为国家尽忠尽力完成某些大业的人,以此鼓励这些团队和官兵子民们的,这一点都不假。
  三尧取经团队中四个半是外国的
  《西游记》在第五十四回中写道:那女王细看一番,上有大唐皇帝宝印九颗,下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女王看罢,娇滴滴笑语道:“御弟哥哥又姓陈?”三藏道:“俗家姓陈,法名玄奘。因我唐王圣恩认为御弟,赐姓我为唐也。”女王道:“关文上如何没有高徒之名?”三藏道:“三个顽徒,不是我唐朝人物。”女王道“既不是你唐朝人物,为何肯随你来?”三藏道:“大的个徒弟,祖贯东胜神洲傲来国人氏,第二个乃西牛贺洲乌斯庄人氏,第三个乃流沙河人氏。他三人都因罪犯天条,南海观世音菩萨解脱他苦,秉善皈依,将功折罪,情愿保护我上西天取经。皆是途中收得,故此未注法名在牒。”
  从女王和唐僧的对话把三个徒弟的国籍交待的是如此清楚,不是我唐朝之人。唐僧原本是西天如来的弟子,在生死轮回十世后,取经成正果又回到天竺国,因此有双重国籍的。白龙马本来就是西洋大海广晋龙王之子。而唐僧原本是如来佛祖的二徒弟,只因他不听讲经,如来把他的真灵贬在南曕部洲生死轮回十世,最后成正果也会在极乐世界天竺境地,因此是有双重国籍的。
  取经团队四个半都是外国的,这是皇帝和编者们为了教化子民而有意设定的。俗语说的好:“只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只因身边的神仙形象很难教化人,因一般人都不相信身边有这些故事一样,如是说我怎么没听说过。就像我们常常提到的崇洋迷外。我们的皇帝和编写者们同样感悟到这种情况的存在。如果一个玩世主义作者来编写这本书,那他管那么多教化不教化的效果如何,随意拿出些徒弟来写就是了,还管他什么国籍不国籍的。所以说,编者们也是动了一番心思的,使之起到最大限度的教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