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13日
听老崔的《山丹丹》,领悟喜爱音乐的初衷
听老崔的《山丹丹》,领悟喜爱音乐的初衷
  对《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民歌(以下简称《山丹丹》)的了解要感谢阿宝和小沈阳。很多歌因为太流行,即使你努力严肃地在朗读歌词,调也已经在心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句词儿就像“妹妹你坐船头,哥哥你岸上走”或“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一样。《山丹丹》这首民歌的传唱成了陕北标志,但说实话,至今我还未见过山丹丹花,只知道应该像歌里唱的:红艳艳。音乐根植于地方历史和文化就有无穷的生命力,这就是跟先天不足的流行音乐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老民歌改编的交响乐在经历了多年的岁月,却仍能让人体会到时间流逝里的生命感动。四月的北京凉风习习,感谢作曲家崔老师的邀请,给我一个在音乐评论界犯二的机会。有些故事片得在电影院看才有效果,有些音乐得进音乐厅才能耳目一新。对于新作品第一感觉很重要,就像找对象,若见一面就能听见激素在血管里滋滋作响,那离洞房就不远了。
  提前没听崔炳元老师的交响组曲《山丹丹》,就是不远万里来找心跳的。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音响温度适宜,不像深圳音乐厅夏天披着毛毯听音乐会,哈尔滨音乐厅冬天得脱成跨栏背心才不滴汗,这本身对于乐团来说就是个舒适的演奏环境。指挥林大叶,第一次听他指挥的音乐会是四年前在成都,跟今晚的音乐会一样,也是上半场中国作品,下半场西方作品,他手下的作品严谨厚重,再加上年轻有为,又减肥成功,还长了一双水汪汪的大双眼皮儿,经常搞的台下的大龄文艺女青年意乱情迷,相信他今天会表现得很好。当晚的曲目安排,上半场中国曲目《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交响组曲,下半场《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
  根植于心的旋律,就像大片的回锅肉,第一口让你无限满足,吃多了就会腻。所以这样的交响乐改编几乎就是创作,万一不成功,观众就会觉得你是二道贩子或者N道贩子。我们这一代八零后,对于陕北历史了解不多,更多的是腊汁肉夹馍和凉皮子,对于陕北革命根据地,高中课本学过,总觉得那个年代的人灵魂飞升,对生活条件和饭菜的重要性要求很低,没歌里那么斑斓豪迈,但听爷爷辈的老革命说起来,眼睛全部清澈闪亮,毕竟这是听王菲那英小燕子长大的我们这一代体会不到的。
  那个世界上著名的谁谁谁说过:“音乐得好听才成!”千真万确,听音乐会前与崔老师有过交流,音乐应如何,该怎样。读书的时候学姐就告诫我们,作曲系的怪胎喊你们演他们的新作品,一定要慎重,轻则遭受精神肉体伤害,重则开始质疑人生意义,我没听学姐的,常为五斗米折腰,于是被各种充满了深度哲学思想的新音乐折磨,所以对新作品都持保留态度。虽然之前崔老师有作品相送,因为觉得不是党章和新婚必读,搁置了许久。后来有了新音箱,随手拿来试音,居然一口气听完,其中《大唐》最喜欢,写的大气磅礴,有穿越之感,惊异于崔老师的想象力,打击乐运用的巧妙,瞬间就有了盛唐的筋脉气血,整部作品像唐代美女,丰满有韵味。很多乐评对于当代的中国交响乐新作品乐观如阿Q,悲观如叔本华。我们都忘了当初初学音乐的原意,也忘了交响乐存在的意义:要能演并能听才行。作为演奏员在乐团工作了很多年,音乐会中偶有出现的中国作品总能让观众热血沸腾,只是适合乐队又能被观众所接受的少之又少。我听崔老师的作品,是可以从头听到尾不看微信微博小视频的,音乐逻辑水泼不进,理智不逾矩,不像有些年轻作曲家愿意胡来,看见一滩狗尿都要抒发出哲学思想,觉得规规矩矩的写一些好听的作品是件丢人的事儿。当下国内,这么理智的作曲家少,情绪化的居多,他这样的作曲家多点儿,乐队和听众都能少遭点罪。
  整部《山丹丹》我个人最喜欢《刘志丹》和《秋收》这两段。作曲家还是很了解交响乐队的,《刘志丹》里的铜管写的有精气神,声部之间很平衡,音乐语言用的很准确。来听音乐会前特别读了《刘志丹传记》,发现他的一生都在战斗,那年头,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上天下地,急促的管乐演奏,你能听出他的小跑,热血腾腾。《秋收》里弦乐穿针引线,沉静,收敛。各声部衔接对于弦乐来说挺困难,滑音的运用,像劳作的百姓在田埂嘻戏。崔老师写革命主题的曲子,总是让人觉得无限温暖,尤其弦乐部分,第一段《山丹丹开花》主题一出来很宏大,熟知的旋律在整段零星分布。崔老师的作品里没有什么怪力乱神,光怪陆离的节奏音型,都是为了主题服务,配器不矫情,交响性很强,听了之后起码你知道他的音乐在说什么,北交低音声部很给力,尽管当晚北交的一提听起来像没擦够松香,但质感还是表现出来了。如果一提再多加两挡,并且上台前喝点牛栏山小酒,估计效果会好很多。
  红色或革命主题,最容易被误解,就像平民穿上了军装,昂首挺胸仿佛就能打胜仗。一场音乐会下来,《山丹丹》的确成功,倒不是因为皮囊,是因为作品本身。前面说的,很多交响音乐作品发展到今,失去了她的原意,但我仍然相信崔老师所传递的是我初学音乐时的那个原意。音乐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大多数时候听的是情怀,爷爷奶奶那一辈听《沙家浜》《白毛女》,父母那一代听《梁祝》《黄河》,我们这一代听宫崎骏,迪士尼。《山丹丹》所传递的,是老一辈的情感留存,给那段历史续上一段光明的尾巴,在我看来,这种精神传递是功德,并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