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9日
墨耘·曾广闲文专栏
王安石的“不”才(6)
○ 墨耘
  历史总是留有遗憾和讽刺,王安石虽然卓尔不群,其变法却功败垂成,高俅之流不学无术,却盘踞高位不倒。好在历史总有公论,遗憾之余,从王安石“自古能全已不才,岂论骐骥与驽骀”悟出一首诗,讽刺那些真不才、居高位还爱教化他人的古代伪圣道:

  《讽不才而位高者》
形骸本驽骀,行止实堪哀。
踞座矜高位,厚颜论不才。

  王安石的“不”才,本质上是一种对既有秩序的挑战。这位“拗相公”以“不泥古、不徇私、不畏难”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当代社会,王安石的“不”才启示我们:首先,批判性思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只有不断反思现状、否定不合时宜的旧制度,才能推动创新发展;其次,独立思考是知识分子的可贵品质,不盲从权威、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弥足珍贵。
  王安石秉持的拒绝、坚持、反叛等“ 不”才,在政治、文学与人格层面构建了独特的价值体系。这种“不”既是其悲剧的根源——因过于理想而脱离现实,也是其伟大的标志——以孤勇之姿叩问时代的局限。正如他在《梅花》诗中写道:“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其精神遗产的“暗香”,将一直隐隐浮动在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