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9日
送文化、送关爱、树榜样、立规矩
榆林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8月至10月,榆林市“文明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活动走进33个市级以上文明(示范)村。该活动由市委文明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各县市区委文明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各文明示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承办。活动聚焦农村需求,推出务实举措,推动文明新风落地,获得基层干群一致好评。
  不同于“大水漫灌”式宣传,本次活动紧扣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养老关怀、榜样引领、乡村治理四大需求,量身打造“八个一”系列示范活动,确保内容实在、形式生动、成效可见。
  文艺下乡是活动重要开篇。文艺宣传小分队带来的《百善孝为先》等歌曲,以优美旋律传递敬老爱亲美德;小品《麻将夫妻》则以诙谐表演揭露赌博危害,将文明理念融入文艺演出,让村民在欢笑中反思陋习、认同新风。有村民观看后表示:“节目说的都是咱身边的事,听着亲切,道理也听得进去。 ”
  针对农村老年群体需求,活动特别增设义诊义剪、田间课堂以及免费拍纪念照环节,为60岁以上留守老人、特殊群体及行动不便者定格笑脸,尤其为老年夫妻留存温情影像。这份“小礼物”承载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切实温暖了乡村家庭。
  榜样引领是活动的关键抓手。经各村委会推荐,全市共计表彰了330户乡风文明示范户,他们在“婚事从简、喜事新办”“摒弃薄养厚葬、白事大操大办”等方面表现突出,不仅获得米、面及荣誉证书奖励,其事迹更在各村广为传颂。
  修订村规民约则为乡村治理立起“规矩”。榆林市、县两级文明办组织民俗专家进村,通过座谈、走访摸清各村情况,引导村民参与讨论,将移风易俗、环境整治、产业发展要求纳入村规民约,经现场公示、征求意见后定稿。“ 接地气”的制定过程,让村规民约从“ 墙上文”变为村民认可的“行为准则”,进一步夯实乡村善治基础。
  “民俗专家们并非闭门造车,而是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各村的产业特点、民俗民风、生活习惯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再结合专业知识和政策要求,提出修订建议。”榆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副主任张院表示,整个村规民约修订过程尤其注重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讨论,确保修订后的村规民约既符合法律法规,又贴合本村实际,解决的是真问题,规范的是关键事。
  此次活动通过送文化、送关爱、树榜样、立规矩,既丰富了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破除陈规陋习,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榆林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城乡文明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
  本版图片均由榆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