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7日
移风易俗润民心
榆林靖边吹响文明新风号角

  移风易俗传新风,文明实践润人心。10月22日,榆林市移风易俗工作交流推进会暨移风易俗主题文艺节目集中展演活动在靖边县举行。从文明实践阵地到文明集市,从政策宣讲到文艺展演,一场以“破高价彩礼、治大操大办、减农民负担”为主题的文明新风吹遍了陕北大地。
  文明实践阵地:从“硬设施”到“软服务”的全面升级
  观摩团首站来到靖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张家畔街道东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从完善的硬件设施到贴近民生的服务内容,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靖边推动移风易俗的决心。
  文明集市示范活动现场,20个特色点位有序分布,涵盖“邻里互助”“志愿服务”“文化传承”“新风倡导”四大主题。讲解员们用“拉家常”的方式与群众热情交流,让集市成为传播文明新风的“活课堂”。
   乡土文化赋能:剪纸剪出新风气,乡音传唱新理念
  “这剪纸围巾、婴儿布鞋都是纯手工做的,成本不高却饱含心意。现在办喜事,不少人用这些乡土礼物代替贵重礼金,既省钱又有意义。”靖边县剪纸协会张倩手持非遗作品介绍。
  杨桥畔镇宣传委员刘汉宇向观摩团展示了非遗剪纸传承人齐艳的作品:“齐老师的《新风尚》剪纸里,‘单车迎亲’‘集体婚礼’的图案很受欢迎,这都是咱老百姓对简约办婚礼的真实期盼。”
  靖边县文旅局讲解员赵建飞与东坑镇宣传委员王欢表示,“艺润民心”将新风理念融入文艺作品,“乡音和畅”用方言宣讲政策,让移风易俗理念真正落地生根。这就是本土文化赋能移风易俗的“靖边智慧”。
  “五个一”工作法:系统破解婚丧陋习的靖边智慧
  在榆林市移风易俗工作交流推进会上,榆林各县区代表围绕移风易俗工作中的经验做法、难点问题、未来计划分享经验、交流思路,为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凝聚共识。
  靖边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京津介绍,当地探索出“五个一”工作法,系统推进移风易俗:“一个讲堂”讲政策,把“减负新风”送进千家万户;“一次谈心”解心结,帮有矛盾的家庭放下“面子执念”;“一套标准”定规矩,明确彩礼上限、宴席规模;“一批精品”树导向,用文艺作品批判陋习;“一众典型”作示范,让“零彩礼”家庭、简办红白事的榜样带动更多人。
  数据最具说服力:靖边农村婚嫁彩礼平均降幅超60%,红白事支出减少70%,累计为农民减负超亿元。全县已创成全国文明单位2个、全国文明村镇1个,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好人”等先进典型。如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成为靖边新风尚。
  文艺搭台倡新风:一出好戏胜过千言万语
  当晚,全市移风易俗主题文艺展演精彩上演。12个节目分为4个篇章,以小品、说书、快板等形式,将“抵制高价彩礼”“反对大操大办”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
  小品《彩礼风波》里,男方父母为凑20万彩礼愁得夜不能寐,女方父母却坚持“彩礼多少不重要,孩子幸福才是真”,最终以3万彩礼定下婚事,台下观众纷纷鼓掌:“这演的就是咱身边事,早该这样。”《谈婚论“价”》则直击“天价彩礼”痛点,一句“爱情不是买卖,彩礼莫要攀比”,道出了破除陋习的心声。
  情景剧《单车婚礼进行曲》更让人眼前一亮:新郎骑着自行车接新娘,简约又浪漫。“以前办婚礼,租车队、摆宴席得花十几万,现在这样的单车婚礼,花几千块就能办得热热闹闹,还不铺张。”现场观众陈姝洁说。小品《村长嫁女》中,村长带头不收彩礼,还自掏腰包办“集体婚礼”,用行动诠释“干部先行破陋习”的担当,赢得阵阵喝彩。
  说书《移风易俗倡新风》唱道:“高价彩礼要抵制,大操大办不可取,农民负担减下来,日子越过越红火!”快板《吴堡移风易俗歌》节奏明快,句句都是“减负经”;尾声歌舞《彩礼高坡莫要攀》以激昂旋律呼吁“摒弃陋习、共树新风”,台下观众跟着哼唱,新风理念在乡音中深深扎根。
  文明新风润民心:从“面子”到“里子”的深层变革
  今年,靖边县以“三城联建”为抓手推进城区环境综合整治,9 名县级领导牵头负责9个片区,带动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移风易俗。“以前村里办丧事,吹吹打打两三天,花钱又扰民;现在有了‘文明治丧’点,简单悼念、环保安葬,既省心又省钱。”张家畔街道市民罗腾越道出了群众的真实感受。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移风易俗为抓手,让‘和畅惠风’解民忧、‘清正暖风’减民负、‘幸福春风’润民心、‘奋进雄风’促发展。”靖边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剑飞表示,下一步,靖边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下大力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靖边,为榆林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贡献更多靖边力量。
  统万古城焕发新颜,塞上新风浸润人心。这场集观摩、研讨、展演于一体的活动,既是榆林移风易俗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深化文明创建的崭新起点。随着新风理念渐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榆林人民将轻装上阵,在文明新风中奔赴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 通讯员 白凌燕 本版图片均由白凌燕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