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往西北方向溯河而上。河水分支众多,过一条分支,水量就减少一点。水小到几乎要没有的时候,目的地到了。
谷地突然开敞。
十分典型的U型谷。面前一个青黛色的湖。几十个游客在湖边行走。当然少不了最热衷留影的中年妇女。牵开裙摆照,披上纱巾照,换了藏装照。更多的人,望着周围的奇异景色,有些人表情惊喜,更多人是肃然凝望。小红书上的旅游攻略中,相当多的游客把这看成奇幻电影中的景象,说满满是《指环王》中风景的即视感。
是的,明亮的,却有点冷感的湖。从湖面望过去,视线尽头,利如宝剑的石头山峰,整齐排列,又参差错落。那深灰色,被太阳照耀,有金属质感,又像是一排身着铠甲的武士,站立在天地之间。
那是进山所遇的第一个湖,我没有去湖边。
我去往湖水与山脚之间的湿地。草很深厚,每一脚下去,都要小心,不然会把鞋陷落在泥沼里面。在沼地中行走,有一个小诀窍,每一落脚,都要踩在一个突出的草墩之上。
沼地里有许多开花植物。
星状雪兔子,贴着潮湿的地面,辐射状的红色叶片,也似花瓣。真的就是一颗颗红色的星星,镶嵌在绿草中间。
条叶垂头菊挺起一枝枝花葶,把花朵高举。那些花朵不肯过于招摇,都有些羞涩地低垂着头,把脸朝向地面,并用四周飘拂的长舌状黄色花瓣遮掩。
还有龙胆科的扁蕾,它们花色深蓝,把四个花瓣围成开口朝向天空。
还有叶片大如荷叶、花序硕大的橐吾。
继续穿过宽谷往山上去。经过一个湖,又经过一个湖。湖盆都是由当年下冲的冰川所造就。当年冰川下行,像威力巨大的推土机,轻易就掘出一片洼地,又在洼地前,用挖出的石砾垒成堤坝,地质学上叫冰碛垄。冰川流走了,消失了,把一个个湖留下。冬天冰冻,夏天荡漾。湖与湖,由清澈冷洌的溪水串连。
我身旁多了一个人。
朋友介绍说,县里环保上的,跟老师走,得有一个懂科学的人。
我说,对嘛,光给青稞和奶茶吃是不行嘛。
我们开始谈巴颜喀拉山的造成,或者说,是它的形成史了。
前面说过,两亿多年前的印支造山运动,那只是此山遥远的起始。三叠纪时,这片从古海中露出的陆地,还漂泊在纬度更低的南方,在热带和亚热带。地质学家们用岩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证明,那时,这片陆地还没有这么高、这么偏北。那时还是恐龙的世界。真正造成这种地形巨变的,发生在数千万年前。一块南方大陆,向北漂移6000公里之远,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就是今天上面有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几个国家那一个板块,斜插到了欧亚板块的下方,强烈的挤压,使整个青藏高原抬升,包括巴颜喀拉山脉在内,青藏高原上一系列山系,就是两个大陆碰撞挤压出的道道皱褶。这个过程,基本结束的时间已经很近了。地质学上称为第四纪。第四纪的开始,一般定为258万年前。
第四纪有两个重要事件发生。
——全球气候出现冰期和间冰期交替的模式。
——这时,生物界的面貌已很接近现代。哺乳动物的进化在此阶段最为明显,人类的出现与进化则更是第四纪最重要的事件。
第四纪冰期时,地球大部分表面被冰川所覆盖,高海拔地区更是冰层累积,厚度达到好几公里。年保叶则地方也是如此。我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写冰期时,年保叶则区域冰川的形成非常形象:“冰川围绕年宝玉则峰,像八爪鱼一样向山体的四周漫延,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山谷冰川。 ”
大约2万年前,冰冻的地球开始回暖,冰川逐渐消融后退,最终退缩到山顶四周,只剩下七八平方公里的面积了。
冰川虽然消失了,但当年它以庞大的体积、巨大的重力,在缓慢运动中所塑造的地貌,却留了下来。
U 型谷,是冰川向下运动所造就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地表被冰雪覆盖。这些冰雪经过挤压和重新结晶,在重力作用下缓慢运动,形成冰川。当冰川占据过去的河床或山谷后,对底部和两侧山壁不断磨蚀,同时两边山坡岩石经寒冻风化作用不断破碎,崩落后退,使得原来的狭窄谷地被冰川改造成底部宽阔的谷地。
谷中这些湖泊就是当年的冰川所造就。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