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1日
《空城纪》(连载134)
○ 邱华栋
  我们向罗布泊中心点的标志物——一块石碑走过去。在罗布泊湖心,竖立着一块灰色的长方形石碑,上面镌刻了“罗布泊湖心中心点”几个字。有意思的是,附近散落了一些被砸碎的青黑色石碑的碎片,石碑的基座也都被掀翻了。
  我捡了几块残碑,仔细辨认,发现石碑是过去一些个人或团队进入罗布泊荒原后所立下的石碑。他们到达这个湖心点,出于纪念的目的,立下了石碑。碑文的内容都是“某某人某某团体到达这里”的文字,表达着来到这里的豪迈之情。但为什么这些石碑全部被砸碎了?我问单部长。他告诉我们,这里是军事禁区,距离马兰核试验基地不远,原则上这里已经是军事禁区,未经批准报备,不许随便进入。因此,有关单位将这些石碑全部砸掉,只留下了一块罗布泊湖心中心点的标志碑。
  看着满地的石碑碎片,我觉得砸掉是应该的。在这广袤无人的荒野上,在罗布泊干坼的湖心区,忽然出现那么黑乎乎的十几块石碑,墓碑一样矗立着,感觉会很丧气,也不好看,破坏了这里的千年万年的宁静。而且,人的自大和豪迈,实际上是虚妄和狂妄的。我们应该敬畏自然,人有时候胜不了天。再过几十年,我们都死了,可罗布泊荒原还在这里。大自然的沧海桑田,几百万年都是一瞬间,石碑应该被粉碎,还罗布泊一片安宁。实际上,现代人对这片荒原的打扰已经够多的了。核试验,钾盐矿开采,各类探险者和徒步旅行者,还有盗贼和匪徒藏匿逃窜,穿越这里。
  今天,我们这些人又来了。单部长说,每年由若羌正式批准进来的人只有100个左右,大都是科学家、考古学家、地理地质学家,还有我们这样的摄影家。但现在交通技术发达,未经批准偷偷进入罗布荒原探险的人不在少数。有的被制止了,有的没被发现就进来了,结果陷入险境,又打卫星电话请求救援,被解救后受到处罚。
  我们在湖心中心点的位置休息了一会儿,继续前行。车子在波浪般的、只有两道车辙印的盐碱路上飞驰。
  又走了几十公里,来到了一个三岔路口,向南拐弯和向西直行,都有路标。我们停下来,等待前方30公里处罗布泊工作站人员的接应。单部长告诉我,在这片罗布荒原里,建有一个工作站,值班人员几个月一轮换,条件十分艰苦。他们熟悉路况,熟悉这里的环境,负责管理罗布泊安全事务,制止一般人员闯入。有时候,未经允许、独自闯入罗布荒原的探险者会迷路,他们还要负责援救。据说,每年都会有一两个徒步旅行者死在罗布泊荒原里。
  不一会儿,我看见远远地,有两辆越野车卷起了漫天的沙尘奔驰过来,还有一辆有着4个大轱辘的特制沙漠探险车,开到我们的面前。这辆奇特的沙漠探险车的驾驶室是外露的,上面坐了两个穿着绿色、橘黄色沙漠服的探险者。工作站的几个人和单部长热情相见,好像是多日未见的亲人。在罗布荒原中工作,实在太寂寞了。单部长说,那辆有着高大无比的车轱辘的沙漠探险车,是来这里测试性能的。我说,这车很像变形金刚的样子,很酷。
  我们交接了一些食物和饮水,然后,经过商议,工作站的一辆车作为引路车,带领我们的三辆车,向丁字路南侧进发。这是一条十分狭窄的、通向楼兰古城废墟的小路,而另外一辆工作站的车和那辆4 个大轱辘的沙漠探险车,在一片尘土飞扬中向东而去,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通往楼兰古城废墟的路,令我印象极其深刻。这一段路与刚才那段波浪般起伏的盐碱路又不一样。开始是小坑小洼的,起伏的路面使车子颠簸得很厉害。车子似乎进入风高浪急的大海海面一样——一会儿被路面抛起来,一会儿又跌下去,像是在大浪中行走的小船。走了十几公里,我们的车队进入最艰难的路段。这一段路,我后来命名为“魔鬼大坑路”,属于雅丹地貌。
  我放眼望去,附近的荒原地形经过多年大风的吹打侵蚀,形成一种奇形怪状的蘑菇状雅丹地貌。在这种地貌的中间,通向楼兰古城废墟的方向,由汽车顽强地开出来一条路。经过历年来一些车子的碾轧,这条未经修缮的车迹路,已变成了一条大坑路。走几十米,就有一个大坑,在路中间,一般深达一两米,一般的车子很难通行,只有越野车才能左摇右摆、前仰后合地缓慢通行。
  我记得,今早出发之后,我们走过的前面几段路路况都不一样,分别是柏油路、砂石路、盐碱平滑路、波浪路、起伏路,现在,轮到魔鬼大坑路了。四辆性能卓越的越野车,在这段路上开起来是惊心动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