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戏法传承人雷鸣表演经典戏法 王渭/摄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渭南市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主题,打造全域覆盖、沉浸体验的文旅盛宴,实现文化与经济双向赋能,交出亮眼假日答卷。
文化赋能:
传统文化与假日经济融合
10月4日,渭南市中心广场的2025渭南百团戏曲联赛颁奖仪式及优秀剧目展演吸引了众多戏迷。虽然阴雨绵绵,但戏迷们热情不减。现场不仅为获奖戏曲团队颁奖,更有一级演员演绎《铡美案》等经典选段,其唱腔浑厚、表演精湛,引得掌声不断。此次联赛创新采用“观戏+赏非遗+购文创”模式,联动平台推出酒店与景区优惠,推动戏曲文化与假日经济融合。
同时,非遗活动在全市多地展开。临渭区“非遗迎双节”让碗碗腔与非遗购物贴近生活;富平中华郡景区非遗绝技“火虎”搭配国潮电音,成文旅热点;华州少华山景区凭门票可免费看皮影园非遗演出;澄城尧头窑景区展示生活类非遗;潼关古城的蛋雕等非遗体验让游客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文化体验创新表达也颇为亮眼。渭南市博物馆举办“中秋月满,家国同庆”沉浸式诗会,以展厅为舞台,通过3个篇章,将诗词与渭南山水人文、红色精神相融,尾声全场齐唱《我和我的祖国》,让家国情怀在共鸣中升华。
全域联动:
县市区特色活动精彩纷呈
渭南市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旅IP,形成“全域开花、各具韵味”的生动格局。蒲城县举办非遗工艺美术会展,展示民俗画等传统技艺,大型情景演艺《御街夸官》巡游再现古制盛景,槐院里街区提供特色美食与文艺演出。双节期间,蒲城县接待国内游客25.25万人次,总消费达1.03亿元,游客满意度攀升。
韩城市以文化为脉激活全域旅游,司马迁祠融合《史记》文化,党家村通过情景剧串联民俗,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带游客穿越古芮国,游客还能体验韩城阵鼓等。大荔县冬枣嘉年华与丰图义仓实景演艺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合阳县社区月饼制作、红戏演唱增强群众参与感,洽川诗经温泉、仓颉庙华服识字等活动各具特色。
服务升级:
品质保障暖人心 业态创新引客流
基础设施与服务保障升级进一步优化了游客体验。华州少华山景区试运行盘龙岭索道,10分钟直达山顶,阴雨天气备好免费雨衣与热姜汤;潼关景区志愿者冒雨提供咨询引导等服务;韩城古城“复古报纸机”让游客带走文化记忆,这些贴心举措均获游客点赞。
华山戏法传承人将经典节目搬到潼关古城与华山西峰索道旁,传统技艺与山水风光碰撞出新火花。全市统筹文旅资源,推出多业态融合产品,带动餐饮消费同比增长18.73%。中华郡景区跻身全省重点监测景区游客接待量前列。
双节虽结束,但渭南以文化为根、创新为翼、服务为基,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双向赋能,让“黄河华山,家在渭南”文旅品牌更鲜活,为全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