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0日
西安“双节”交卷:人气口碑双收 文化消费两旺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西安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即便多阴雨天气也未影响游客热情。数据显示,8 天长假全市共接待游客2007.75 万人次,实现游客总花费199.59亿元,同时在多平台榜单名列前茅:西安位列美团文旅消费目的地第三、携程国内热门长途游目的地第四、微信平台全国“花钱”最多城市第五。文旅市场安全平稳有序。
  唐诗文化“破圈”出彩
  为充分满足市民游客假日文化需求,西安构建起 46项市级活动主导、395项区县级活动支撑的文旅活动格局,活动场次同比增长28%。其中,唐诗文化传播成为一大亮点,成功“破圈”出彩。
  西安市与“与辉同行”携手举办的2025西安中秋月宴直播活动,以“唐诗垣中秋垣西安”为核心,结合抖音平台流量优势,在线观看量超1140万人次,稳居全网第一,让唐诗文化实现全国性“破圈”传播。与此同时,主题市集及体验线路在大唐西市、大唐芙蓉园、长安十二时辰等地同步上线,让唐诗文化变得“可感可触”,不仅带动景区客流增长,还促进二次消费提升,推动“文化垣旅游垣消费”深度融合。
  “文旅+科技”焕发活力
  在文旅IP打造上,西安多维度发力,通过“文旅+科技”模式,持续丰富体验场景,更让文旅市场焕发新活力。双节期间,西安举办“第四批西安市非遗项目文创研发展示暨第三季非遗购物月”等活动,推动非遗与多领域融合,并推出20余项非遗大集和6条特色线路;文博场馆接待游客 238.54 万人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持续满负荷运行,西安博物院等多家场馆游客量同比增幅显著;演艺市场同样火热,21 台重点旅游演艺演出1188场,接待游客95.2 万人次,多部热门演艺作品游客量同比大幅增长,《西安千古情》还创下单日演出20场的新纪录;科技赋能方面,碑林博物馆“互联网 + 数字展览”、西安城墙MR项目、大唐不夜城 XR体验等,推动文旅体验从“观看”向“沉浸”转变。
  体验完《长安之上》XR影片的网友“青青爱吃爱旅行”告诉记者,自己坐进座舱的瞬间直接起鸡皮疙瘩。“也太绝了,从盛唐长安的朱雀大街到如今的曲江夜景,巨型球幕+动感座椅,感觉自己真的踩着风掠过大雁塔、大唐不夜城,耳边全是‘哇’声,体验感拉满。”
   文化惠民直达基层
  除了丰富的文旅活动与创新体验,西安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优质文化服务直达基层。双节期间,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15个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的到馆及线上服务人次同比均有增长。全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1730 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312 场,参与人数34.42万人次,同比增长29.62%。
  同时,全市100场惠民演出直达基层,惠及市民游客12万人次,易俗社、三意社在易俗文化街区、环城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举办的“长安月圆话昭君”等80余场高品质秦腔演出,让市民游客“零距离”感受秦腔魅力;全市重点剧场剧院共演出《中秋国风合唱音乐会》《永远的红楼梦》等剧目280余场次,接待市民游客19.53万人次。
   假日经济释放活力
  西安以业态创新和服务升级为抓手,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深度融合。市场主体方面,全市旅行社接待国内团队游客42.5万人次、入境团队游客 8258人次,同比分别增长9.3%、55.1%;25家重点监测星级饭店经营收入2665.5万元,同比增长4.1%;西北首店“武皇盛宴”将盛唐宫廷御宴、舞台演艺与汉服文化深度融合,单日门票收入超 30万元,成为文旅消费新爆点。
  主题街区表现突出,特别是夜间消费聚集区延长开放时间,带动夜间消费显著增长,重点监测的5个旅游休闲街区共接待游客402.61万人次,实现营收3.0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1%、38.7%。此外,老城根、中贸广场、大悦城、西影圈子等10个文商旅融合消费聚集区,举办非遗跨界、迷你演艺、特色巡游、潮流打卡等系列文化活动,推出“文旅+首店+零售”等折扣新体验,累计接待市民游客535.8 万人次,同比增长9.46%,实现营收4.53亿元,同比增长11.1%。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