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9日
墨耘·曾广闲文专栏
慧能:佛教中国化的缔造者(5)
○ 墨耘
  慧能关于这一修行之法的名言不仅多,而且惠及众生。如:“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慧能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地提出修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地点或形式,在家亦可的理念,把儒家文化“修身齐家”思想引入到禅宗修行,使得佛教中国化迈进了一大步。“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强调修行者在迷茫时需要老师的指引,但一旦开悟,便能自我解脱。由此也可看出,慧能并不排斥渐修,而是着重强调顿悟是在内心深处的真实体验。“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认为只要心平气和、行为正直,就不需要刻意持戒或修禅。“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强调无念不是没有任何念头,而是不生妄念;无相是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被表象所迷惑;无住则是让心不被任何事物束缚,保持灵动和自在。这些富有哲理的名言,对现代人净化内心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不立文字”的传经形式
  慧能强调传承佛法无关文字,修行无需读经与坐禅,无需依赖于外在的教条,这极大地降低了佛教修行的门槛,摆脱了经院式的烦琐束缚,更容易为各阶层尤其是不识字的普罗大众所接受,为禅宗的广泛传播起到巨大作用。慧能终生不识字,不会写字,他的唯一著作《六祖坛经》是门人弟子对他生前言论的记录。但是在中国人所有的佛教经典里,只有六祖慧能的“坛经”被尊称为“经”,其他人的著作只能称作“论”,可见他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