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暑假,我就喜欢去爷爷奶奶家玩。这里承载着我美好的童年。要说美好在哪里呢?也许藏在我小时候的作业本里——我常拿着小凳子和高椅子坐在院子里写作业;也许在奶奶做的家常美食里,算不上佳肴,却总是美味可口;也许在和同伴一起嬉戏的时光里,欢声笑语回荡在耳边,那是我最熟悉的、快乐的声音。
爷爷很爱干净,总是提着他的那把扫帚在院子里扫地,仿佛那把扫帚成了他的专属物品。家里还养了一些鸡,但院子里总是干干净净的,从没有鸡的粪便。奶奶很勤快,做饭也很好吃,炖的排骨软烂入味、入口即化;把土豆加一点油和盐翻炒半熟,再倒入洗好的米,用铁锅焖熟,一锅香喷喷的土豆焖饭就做好了……我嘛,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就负责吃喝拉撒和学习。两位老人总是担心我的成绩,爷爷对我尤其严格,大多数时间我都和小板凳、高椅子作伴,偶尔才和小伙伴玩过家家——大家找一块平整的石板或瓦片,捡一些花花草草,就在院子里“烧火煮饭”。
那个院子很大,边上有一棵特别高的核桃树。一到核桃成熟的季节,满树的果实把树压得喘不过气,我们站在树底下就能摘到核桃。那时候不懂,直接用手剥,吃完手黄黄的,要洗好多天才慢慢褪去。旁边还有一棵梨树,是隔壁奶奶家的。小时候常和朋友们拿棍子打梨,她家的梨特别甜。后来爷爷觉得空落落的,又在核桃树下种了一棵葡萄树。第一年没什么动静,以为活不成,没想到第三年就结出了果子,酸酸甜甜的。
院子左边有一小块地,奶奶很厉害,在上面种了各种蔬菜,我们吃的辣椒、花椒和茄子都来自那里。右边有一个小园,常种着玉米、红薯、白菜,还有粽叶。这个院子就像一个百宝箱,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它也是整个村子的缩影。这里和谐美好,仿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田园生活,也是我心向往之的生活。这里还保存着中国最朴素的传统人情——“吃饭了吗?”不论认识与否,只要对视、只要路过,又碰巧赶上饭点,常会被邀请到家里做客。因为爷爷奶奶认识的人多,院子里常常有老人来聊天。后来我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都有长辈问我是谁,于是我一次次地“自我介绍”。尽管我在他们眼中的模样变了许多,唯一不变的,是始终如一的关怀。
其实,我并不是一开始就住在这里。在这之前,我的童年布满阴霾。亲爷爷的去世给家里带来巨大打击,奶奶差点因此晕倒。没过多久,经人介绍,现在的爷爷走进了奶奶的生活。起初奶奶并不愿意,但因为我爸妈经常吵架,她看不下去,就离开了。后来爸妈外出务工,把我送到了外婆家。但之后因为小偷偷庄稼,外婆一气之下不幸去世。爸妈回来了,却没有带我走。奶奶把我接到了她那里——也就是现在这个院子。
刚来的时候,我很怕生,老是躲在奶奶背后。其他小孩围在一起,见到我就像见到“渔人”一样,彼此充满好奇,互相打量着,恨不得在对方身上盯出个洞来。也正是这样,我们才结下了这段情谊。
看着今天的夕阳,忽然有些感慨。如果当时爸妈把我接走了,我就不会来到这里,不会认识那么多好朋友,也不会拥有如此美好的童年。这个院子就像一条线,牵引我来到此处,连起了我与这里一切的缘分。它承载了儿时无数珍贵的瞬间,如同一场绚丽多彩的梦,让人久久沉醉。夏日傍晚,夕阳无限好,而这段缘,仍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