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的桂花树,长在院坝东头,占据着风口的醒目位置,所以我们兄弟姐妹自小就熟知“丹桂飘香”这个词。
丹桂的花朵形象生动,红色的花,黄色的絮,到了秋季色泽更为靓丽,美到娇艳欲滴,香味浓到扑鼻。折其观赏者,随时可以取来养在家里了;而到花红之后才来采此花的,多是为了酿制桂花酒。所以,我们那一带的人常说:“秋风吹红颜,金桂入酒坛。”这金桂,就是金色的丹桂。
父亲于头天傍晚见树下已有落花,知那桂花已经修行到了瓜熟蒂落的程度,准备近日即采。第二天早上,听到广播里播报的天气预报说“风力三级”,他当下推掉计划好的农活儿,匆匆洗个脸,扛着晒席,提上人字梯,挎上小竹篮,就到了桂花树下。
他看了风向,晨光之中可见树叶在动,有点微风,树下也有桂花纷纷飘落。他把席子铺在树干之西,以便接到东风吹落的桂花。
然后,他就支好人字梯,上到树冠中去,伸手采开了桂花。这些熟透的桂花,已经收浆,极易掉落,父亲便一手拉弯花枝,一手轻轻去捋,将这花朵一把捋尽。即使有少量落了的,也飘在席子上,没有什么损失。
采满一竹篮,他挎到后院去,用两只大板凳支起一副簸篮,均匀地摊开来。他告诉我母亲:“后院四面密闭,风小,晒到这里让人放心。 ”
喝了一杯茶水,打了两个电话,他又去采摘。
母亲随即跟着出来,提着两口刚刚清洗干净的陶制坛子。父亲在院坝中间看到了,返回身去双手接过,一手一口,提到院坝边去蹲放在那里,坛口对天晾晒着。
父亲又采集了两竹篮子,就来了一辆摩托车,下来两个人。
骑车的,是本村二组的林家柱子;被他带来的,是二组开吊面坊的刘掌柜。
我父亲先给刘掌柜说:“上次去吊面,见你咳嗽、哮喘得很难受,知道你肺上不舒服。这种病,是慢性病,吃药打针控制住之后,得靠食疗来慢慢治。喝桂花酒,就是老祖先传下来的好方子! ”
刘掌柜笑着回应:“是的,老话有言‘红桂润肺,白桂养胃’,能传千百年,自是有道理! ”
父亲问他会做桂花酒不,他问咋做,柱子就发出了饱含嘲讽味道的大笑声。
父亲告诉他:“工艺嘛,和做一般米酒一样;只是呢,你给熟米兑的水,不是一般的水,得是用细辛、橘皮之类甜味儿带着火性的中草药熬成的药水。那些药引子我都给你备好了,一会儿去取。桂花的掺兑方法有两种,既可以和中草药一块熬,也可以和米一块蒸,看你要啥口味儿,要甜味儿嘛就去蒸。 ”
刘掌柜听后,连声说好的好的,要蒸的蒸的。
柱子知道,给他的桂花,是做女儿红的。自己上个月喜添千金,我父母前天晚上去喝满月喜酒时,就说这闺女运气好,刚一满月就赶上了酿女儿红的节令。柱子还不知女儿红是咋回事,我母亲就给他科普了一下:“过去有个讲究,无论生的是儿子还是女子,满月后都得给埋两坛子桂花酒,到了订婚、结婚时各开一坛,男娃的叫开缸酒,女娃的叫女儿红。当然,酿制女儿红,得是红桂。 ”
我们这儿的老年人,一般都把丹桂称为金桂、红桂。所以,当我父亲说出红桂时,就有人纷纷接嘴,这个说“白米红桂,香而不醉”;那个说“红桂酿的女儿红,养得女儿红彤彤”;刚进门的王家表婶接一句:“女儿红,红桂酿,酿得美酒香十乡! ”
我父亲问柱子会酿不,他说会。我父亲点头之后,又追问一句:“你泡桂花,是用开水还是凉水?”柱子说开水泡得透彻,做酒好喝。我父亲就严肃纠正:“这是一般桂花酒的做法,而女儿红嘛,必须是用温水浸泡晾干的桂花,才会让桂花在埋入地下的二十多年间,保持烂而不化的品质,保持甘醇厚实的浓香! ”
柱子听了,鞠躬致礼。
我们家的这两坛子桂花酒,因为用途不同,酿制方法就有区别。
大坛子,是供我母亲专用的坛子。父亲说丹桂稠酒是补血气的,每年便为我母亲专酿一坛子。除了桂花,他要加入适量的红枣、桂圆等干果和当归、枸杞之类的中药材,还有他亲自上山挖回、洗净、切碎、晾干的甘草。酿这酒很讲究,要从秋冬泡到开春,泡得米粒化成汤汁了,才启封开坛。
小坛子,其实也不小,是装50斤酒的。这一坛子桂花酒,只有桂花和酒水,适合所有人饮用。当然,中秋节的宴席是首要用途,全家团圆赏月时,饮一杯淡淡的、香甜的新酿桂花酒,自是心旷神怡,必不可少的。其余的,便在周末聚会时,作为打点用的了。你若在饭点之前回来,来一碗稠酒,再卧一两只鸡蛋,用于解渴充饥,是再惬意不过的了。
或许正因为考虑到中秋节的赏桂之需,父亲采这桂花,只用于酿制桂花酒,剩余三成必须留在树上。他说:“喝着桂花酒,闻着桂花香,就着月饼赏月亮,那才叫欢度中秋佳节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