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7日
园子里的时光味
○ 操世双
  往年住在县城,油盐酱醋、瓜果蔬菜这些家常吃食,全靠每天早晨去街上采买。五年前搬到古柳溪畔的乡下——杨家院子景区颐柳楼文化艺术民宿小院,日子就换了模样。住处离县城虽说只有十来公里,可天天进城买菜终究不便。于是我便动了心思,想把屋后那片乱石堆,打造成一方菜园子。
  我家屋后,有片长约60米、宽约5米的乱石坎空地。去年冬天,我和媳妇趁着农闲,用架子车把乱石头一车车拉出去,又把买来的新土一铲一铲装上车,我在前头拉,她在后头用力推。整整一个冬天,两口子给这片乱石堆填了六十多方土,总算把它改成了一块像样的菜地。
  刚填上的土肥力差,我找养鸡的朋友讨了半车鸡粪,均匀撒在地里,又请邻居开来旋耕机,反复翻耕了几遍。之后把地分成小块,种上了洋芋、玉米、百合、西红柿、茄子、黄瓜、四季豆、豇豆、辣椒、苦瓜、南瓜、秋葵,还有葱、姜、蒜;沿沟坎边还栽了些盆景和果树——盆景有香叶老桩、黄荆、海棠、桂花、映山红、香榧和中华蚊母,果树呢,有枣树、枇杷、四川脆李、本地麦黄李、红富士苹果、冬桃、石榴、旬阳狮头柑、木瓜。春风一吹,菜苗探出头,果树抽了芽,如今这片菜园,瓜果蔬菜挤挤挨挨,真是样样齐全。
  盛夏时节,用自家园子里的洋芋,配上四季豆或南瓜、玉米籽,再搁几块正宗的农村土猪腊排骨,煮一锅汤洋芋;又把茄子、辣椒放在柴火的火炭上烧熟,加入树上刚摘的青花椒、蒜瓣,撒适量盐,在石臼里捣烂成菜。这般地道的农家饭,常常吃得肚子发胀,嘴上却还停不下来。
  初秋时,辣椒红透了,摘满一竹篮,先拣最大最红的,仔细包好寄给远方亲友尝新。余下的用山泉水细细洗净,摊在后院的青石板上沥干水。再拣些肉厚籽少的,用菜刀切成指甲盖大小的方块,撒上粗盐反复搓揉,直到椒块渗出透亮的汁水。加入生姜片、蒜片、青花椒和适量白酒,拌匀了静置片刻,屋里便漫开新鲜辣椒的辛香,混着各式作料的气息,时不时引得人舌尖生津。取一只阔口玻璃罐,洗净沥干,将椒块一层层码进去压实;最后把熬好的紫苏水放凉,缓缓倒进去,以刚好没过辣椒为度。盖紧盖子放进冰柜冷藏,约莫一个月后,无论是入菜当作料,还是舀一碟直接佐餐,都能让人食欲大增,多添半碗饭。这般做法,能让人一整年里,随时尝到仿佛刚从枝头摘下的鲜辣椒。
  水果西红柿红得更惹人爱,圆的、葫芦形的、灯笼似的,挂在架上枝杈间,摘下来堆在淘菜盆里,红得像要淌汁。挑些长得周正的,装在托盘里给东邻西舍的小孩送去。自己再选些红透的洗净,用刀划个小口,丢进开水里一滚,迅速用冷水过一遍,轻轻剥去外皮放进盘中,加适量白糖腌制,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就成了。剩下的便用来熬番茄酱:同样的方法去皮,切成小块倒进柴火灶的铁锅里。灶膛里熊熊的火苗舔着锅底,咕嘟咕嘟的声响中,西红柿渐渐化成稠稠的红浆。撒把冰糖,再捏一撮盐,用铁铲慢慢搅,直到满屋都是甜甜的酸香。熬好的番茄酱装在玻璃罐里封严实,冬天煮面条时挖一勺,红艳艳的,吃着吃着就想起夏日的阳光。
  菜园子的馈赠,原是这样藏在时光里的。贫瘠之土,随着年年节节的耕种,会越来越蓬松、肥沃;果树苗也茁壮成长,年年节节地开花结果;辣椒在陶瓮里酝酿着酸辣,番茄酱在玻璃罐里封存着阳光,而那些分享给朋友的瓜果蔬菜,早成了茶余饭后的闲话——说哪家的菜园子,辣椒红了,日子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