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5日
非遗文创美食:榆林靖边“夜经济”点燃发展新引擎


  8月11日傍晚,榆林市靖边县长城路南段华灯初上,260个摊位的暖黄灯光次第亮起,与天边晚霞交相辉映。“清爽榆林·阜美靖边”提振消费季活动现场,羊肉摊前的长队蜿蜒如龙,新能源汽车展区的咨询声此起彼伏,非遗手工艺品摊位前人头攒动……这场持续16天的消费盛宴,正以多元业态编织出一幅烟火气与发展力交织的生动图景,为县域经济注入强劲新动能。
  千年底蕴激活消费新场景
  “统万风路演”的舞台上,匈奴战舞的鼓点震彻夜空。演员们身着铠甲、手持长戈,在灯光变幻中再现统万城筑城场景,台下观众仿佛穿越千年风沙,置身金戈铁马的古战场。这场每日上演的沉浸式演出,巧妙串联民俗文化、非遗技艺与匈奴历史,灵动的舞蹈、激昂的歌曲搭配精美的服饰展示,让观众真切感受统万城的雄浑辉煌。
  文化赋能的不仅有演艺舞台,还有艺术创意。在大学生创业展区,李娜设计的统万城遗址文创书签不到两小时便售出50套。“把古城轮廓刻在书签上,年轻人很喜欢。”她笑着说,活动免掉所有摊位费用,让创业者能轻装上阵试错。不远处,剪纸艺人王桂英执剪如飞,红纸流转间,统万城遗址、丹霞地貌等本土元素化作精美图案,“以前剪纸只送亲友,现在成了‘香饽饽’,昨天卖了300多张。”从非遗手作到文创产品,从历史情景剧到民俗展演,靖边将文化基因注入消费场景,让千年边塞文化在烟火气中焕发新生。正如62岁的观众刘大爷所说:“看演出像读历史书,买东西能带走文化味,这样的热闹才有嚼头。”
  多元业态织密消费网络
  “来碗炖羊肉!”美食街区的摊主老周掀开锅盖,浓郁香气瞬间弥散开来。58岁的张阿姨刚给孙子买了碗饦,又被半米长的肉串吸引:“在家门口吃遍全县特色,还有新疆烤包子、重庆小面,比过年还热闹!”热气蒸腾中,铁锅炖羊肉、老贺羊杂碎、猪肉大烩菜等非遗美食轮番登场,一场舌尖上的盛宴正在上演。
  不远处的农产品展区,王渠则镇的五色南瓜、镇靖镇的精品蜜瓜整齐码放。种植户马建军正演示土豆粉条泡发技巧:“以前愁销路,现在县上搭平台,一上午卖了30多斤,还加了5个回头客微信。”数据显示,活动开展以来,农产品展区累计销售额突破80万元,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
  消费惠民的网络不止于“吃”与“购”。新能源汽车展区内,市民赵先生正计算补贴:“加上县上消费券能省两万多,今天就定了!”家电摊位的刘老板则算起明细账:“免掉水电费、摊位费,16天相当于多赚5000元,能多进两台洗衣机,价格再降点,让老百姓得实惠。”
  从免掉“五费”(水费、电费、摊位费、卫生费、停车费)吸引180余家商户入驻,到发放消费券拉动大宗消费;从农产品直供签约到创业扶持,靖边以政策红利激活市场活力,让消费者得实惠、经营者增信心、创业者有底气。
  文旅商协同奏响发展强音
  波浪谷景区的“关注有礼”展板前,游客李先生扫码抽奖后喜出望外:“中了400元旅游代金券,正好带家人去景区!”这场将线上关注转化为线下消费的活动,已带动周边景区客流量增长30%。在企业签约区,长庆油田与宁条梁镇签订的农产品直供协议,为当地特色农产品铺就稳定销路;延长石油帮扶的统万城文旅项目,预计带动周边20户农家乐年增收超5万元。
  演艺广场上,陕北说书传承人石雨宁的《统万古城真亮眼》刚讲完,台下便响起“再来一段”的呼声;戏台旁,文旅局党员干部为群众递上绿豆汤,给老戏迷免费拍照;秦腔古典剧《统万城》的震撼上演,让观众在唱腔中重温历史脉络……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文化与消费在这里交融。
  “不仅要让消费者乐起来,更要让市场活起来。”靖边县文旅局负责人石建斌表示,此次消费季以“商贸+文化+文旅”融合模式,实现了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数据显示,活动启动以来,已累计接待群众和游客超20.8万人次,带动消费超9000万元,签约合作项目12个,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夜色渐深,长城路上的欢笑声仍在延续。升腾的烟火气里,藏着靖边惠民兴业的生动实践,更映照着文旅商融合发展的光明前景。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 通讯员  白凌燕 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