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麟游经济技术开发区全景 麟游县委宣传部供图 8月7日,宝鸡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麟游县专场。记者获悉,“十四五”以来,麟游县以“兴产业、优生态、强治理、惠民生”为主线,书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从工业经济的链式突破到生态优势的持续彰显,从城乡面貌的蝶变升级到民生福祉的不断增进,这座镶嵌在关中平原边缘的“天然氧吧”,用一串亮眼的成绩单诠释了县域发展的“麟游路径”。
产业升级:从资源依赖到多元协同 激活发展引擎
麟游县打破“一煤独大”的路径依赖,构建起多业并举的产业新格局。工业领域实现从“资源开采”到“链式突破”的跨越,县工业园区晋升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处煤矿全部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化管理体系,B 类智能化矿井实现全覆盖。通过引进煤基固废新材料产业园、矿山机电设备再制造等项目,延伸煤炭产业链条;“陕昆缆”研发生产基地、万吨高纯石英砂等项目落地,填补了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空白,推动麟游县荣获“省级新型工业强县”称号。
农业领域完成从“零小散弱”到“名特优新”的转变。建成5.5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产量稳步提升,麟游苹果、蜂蜜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猪牛羊饲养量达40 万头(只),较“十三五”增长30%。突破发展林麝、梅花鹿、肉兔、鸵鸟等特色养殖。村集体经济收入较2020年增长6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33%,连续三年获陕西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县区。
文旅产业实现从“静态展示”到“多元体验”的突破。建成隋唐九成宫遗址1、2、4 号殿保护展示项目,《千年九成宫》山水实景演艺 2024年首演吸引3万余人次观演,红色旅游线路、乡村民宿集群、网红打卡点多点开花。成功举办6届夏季半程马拉松,每年开展九成宫文化研讨会、伏羊美食节等活动,麟游7次荣登央视,“十四五”期间来麟游客增长 34.1%,旅游综合收入增加4亿元,摘得“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等桂冠。
生态优先:从绿色资源到价值转化 绘就发展画卷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麟游的生态优势持续领跑关中。全县林木绿化率达70.04%,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0天,三伏天平均气温21.7℃,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超3000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漆水河国控断面水质提升至地表水Ⅱ类,改善率排名全国第九,土壤生态功能稳定,安全利用率100%。
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经济价值。光伏节能绿色养殖项目实现“棚上发电、棚下养殖”,年减二氧化碳排放 330 吨;33.5兆瓦农光互补、50兆瓦风电等项目落地,新能源装机容量达203.5兆瓦。煤炭产业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形成“原煤开采—煤电转化—固废利用”的循环产业链。
治理创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 筑牢发展基石
政务服务麟“优”品牌深入人心。服务网办率达90.8%,“最多跑一次”率100%。“十四五”期间为企业减税降费3.6亿元,化解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争取补助资金超5800万元。
基层治理亮点纷呈,“小板凳”工作法获评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345”调解模式获全国法治创新案例奖。“十四五”期间,连续六年获“省级平安县”并捧得“平安金鼎”。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民生提质:从基本保障到品质提升 共享发展红利
麟游县始终以“惠民生”为根本,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教育领域,7所幼儿园全部达到市级一类园标准,跻身“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建立“1+6”医保返贫机制,城乡居民住院报销比例在70%以上,群众看病更便捷、更省钱、更安心。大骨节病患者免费治疗、女童HPV疫苗免费接种等政策惠及群众。
城乡面貌焕新颜,实施64个城市提质项目,实现雨污分流、老旧小区改造全覆盖,建成7处“口袋公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陶瓷膜净水项目让群众喝上“优质水”。旬凤、麟法高速通车,至西安车程缩短至一个半小时。
就业创业活力迸发,“麟游矿工”成为省级劳务品牌,社区工厂带动3200余人就业,每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 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十四五”期间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2亿元,受益群众1.5万余人次。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麟游县正以“争当宝鸡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县”为目标,在产业升级、生态转化、治理创新、民生改善的道路上持续发力。这座兼具历史厚度、生态亮度与发展热度的千年古县,正以崭新姿态迈向更加可期的未来。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杨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