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性化到标准化
前现代的名字题取,自由度很大,特别是文人士大夫,除了比较规范的名和字之外,还有自己题取的号,有人还不止一个号。但现代社会,只能允许用一个法定的正式名字。如果你要去报户口,那么对名字用字也有一些规定。一般来说,汉族居民的名字大多不超过五个字,不能用过于偏僻生涩的难字,也不能用太简单易重复的数字。一方面是因为姓名的传统在起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计算机的识读和存储。
与姓名配合的身份证号码、社保卡号码、驾驶证号码也都是标准的一串数字,所有人没有例外,都要按照一个统一的规则来编制。
从当下到未来
在人工智能时代,姓名的唯一性受到挑战,逐渐由其他多种身份识别技术所取代,或通过多种方式互相配合来完成对个体的识别和确认,使得假冒身份等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但是也引出其他一些问题,首先就是隐私保护与个人身份安全,乔治·奥威尔的小说《一九八四》写道:
甚至在这枚钱币上,眼光也盯着你不放。不论在钱币上、邮票上、书籍的封面上、旗帜上、招贴画上、香烟匣上——到处都有。眼光总是盯着你,声音总是在你的耳边响着。不论是睡着还是醒着,在工作还是在吃饭,在室内还是在户外,在澡盆里还是在床上——没有躲避的地方。除了你脑壳里的几个立方厘米以外,没有东西是属于你自己的。
如果说,小说中写到的这些情况在当时还是作者的艺术想象,但是在未来的社会,则完全有可能,除了街道上的摄像设备外,你打电话,乘网约车、坐公交车和地铁,在商场购物刷卡、在网上购物,都会将你的准确位置和行程轨迹精准记录,七十年前一部小说中的想象之词,在未来的强人工智能及超人工智能社会中,完全可以坐实。
在无垠的宇宙中,正如一切是相对的,所谓的给定也是相对的。我们由当下此刻的这一瞬间和这一刹那位移在当代,又会由当代退到近现代,再退到古代,再退到上古,再退到史前,再退到地质时代,变成化石……想想地质时代那些不可一世的恐龙和剑齿龙都没有留下它们的名字,也没存下它们的声响,而你却奢望要在数据云端和星际穿越的时代留下自己永不磨灭的名字,你能做到吗?
《未来简史》的作者将整个人类视为宇宙数据流里的一片小小涟漪,遑论人的微末的区别性符号。他还推论说在数据主义时代,所有生物都是数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智能正与意识脱钩,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即便如此,我们这一届地球公民仍会恪守祖训,把从祖上和自己文化传统中所获得的这个徽标上的尘埃与锈迹拂掉,仔细擦拭,置于座右,守护礼敬。像对航船桅杆上猎猎招展的风帆,挥一挥手,道一声珍重,这珍重中充满着温情、敬意与希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