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1日
榆林市靖边县博物馆十年打磨青少年教育资源库
  自2016年以来,榆林市靖边县博物馆持续发力青少年教育,已成长为辐射周边区域、广受学校与家庭认可的重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开馆伊始,靖边县博物馆迎来首批研学团队,开启了系统化青少年教育的探索。2025年上半年,接待青少年研学就达5000人次。这些逐年递增的数字背后,是博物馆对青少年教育资源的系统化建设与不懈投入。
  专业资源,构建多维历史课堂。博物馆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馆藏(1744 件/套文物)和精心设计的展陈体系,为不同年龄段青少年量身打造学习体验。五大单元立体呈现:“文明之光”探寻五万年前的“河套人”踪迹,“边关烽火”感受秦直道、明长城的雄浑,“多元融合”理解草原与中原文化的碰撞,“红色史迹”铭记革命岁月,“经济靖边”展望现代发展,历史成了可触可感的鲜活场景。分龄研学体系:针对幼儿园小朋友,用故事和趣味互动完成文化初启蒙;小学生通过观摩汉代陶器、古代壁画感受历史的魅力;中学生在珍贵文献前专注记录、提问思考;大学生则在专业引导下探讨历史脉络与现实关联。实践平台:提供“小小讲解员”实践舞台。西安文理学院博物馆学等相关专业的在校生在这里实习,为今后投身文博事业积累实践经验。
  创新模式,“红领巾”传递文化薪火。通过专业知识、讲解技巧、礼仪规范的系统培训,成功培育了一批青少年讲解员。他们能用同龄人的语言为伙伴们讲述家乡故事,为博物馆的宣教队伍注入蓬勃生机,也让博物馆教育更加贴近青少年视角。
  宣教进校园,让文博知识“活”起来。靖边县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不止于馆内,“宣教进校园”活动足迹遍及全县众多学校,为馆校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里为何成为重要教育基地?硬件与制度保障:作为榆林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靖边县博物馆严格对标建设标准,为青少年提供了安全、舒适、专业的参观学习环境。持续优化升级:宣教部不断总结经验,优化研学课程体系,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未来还将深化“红领巾讲解员”项目,探索更多青少年参与模式。
  十年磨砺,硕果累累。靖边县博物馆已不仅仅是一座收藏历史的殿堂,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点燃青少年求知热情、培育文化自信的活力“第二课堂”。它用专业、用心和创新,为青少年铺就了一条浸润历史、感知文化、启迪未来的成长之路。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