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温度着实难耐,我骑车躲到龙洞河村油榨坪避暑。傍晚,我在微信朋友圈用一首叫人眼热的打油诗回复网友:
一河好水不染尘,
涓涓潺潺诉秋心。
山下人人恶暑热,
此间人笑说未闻。
近日不巧路故障,
油榨坪里嫌清静。
翘盼他日来聚首,
晒照或许能勾魂。
我这样的煽情,到次日,就又有几位慕名而来的。这里是陕西安康地界,也是平利的,是平利南部与重庆城口交界的正阳镇龙洞河村油榨坪。住在自强客栈里,没有暑热一说,倒有一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惬意。晚上,还得盖着厚被子睡。话说回来,你几个小众的避暑,自然好说。大众的避暑,需要的物质条件就复杂了。
不过我这里还发朋友圈,继续晾晒两天来在“巴山脊梁下的风景硅谷”拍得的风景照片!照片没啥技术含量,主打资源风景价值!
再次徒步进入到太阳坪草甸的花谷里。我现场的感受是:自然界太坦荡、太博大——我们人类意识或者心胸的狭隘,往往都会为之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但到头来看,包括那些借口,也都是狭隘的……在花谷尽头,看到几个卧在草甸的石头。这绝对可称之为造化的神笔、大自然的景观设计杰作!若用卧虎盘龙来比况在整片软景观的草甸里那些在有树丛的地方静卧的硬邦邦的景观石,也许是再形象不过的。
第一次在草甸里跋涉,遇到在低矮的树丛中卧着的那些个石头,还着实吓了我一跳!以为是大象?野牛?野猪?什么动物在睡觉。后来见多了,才看明白。它们是散乱的、灰色的、浑身有着神秘花纹,还有石花的火成岩石块,或者是露出地表的火成岩的一部分。也不由得你不惊叹!时光的打磨,亿万年的风化,使得它们的外表,有了流线型的凸凹,有了浑圆的肉感,这就有了动物身体的特征。
我在一部景区风光电视片中写过这样一句解说词:
草甸中,有裸露出的色彩斑驳的岩石,像成群的口吻毕肖的动物一般,静卧在草丛里等待着猎物。
的确,就是这样的感觉。是园艺景观设计师们可以借鉴学习的教科书般的经典作品!
这天在草甸,巧遇两个长得挺漂亮的小女孩。她们各自手里都捏着一束紫红色的柳兰。她们说是完成了假期作业后,得到家长奖励,才带她们到草甸来玩的。她们说,这是抓住了假期的尾巴。
假期作业太多,可怜了娃娃们!
“昨日一起同过河,
郎骑白马姐骑骡。
郎在马上喊声姐,
姐在骡上叫声哥。
我们二人多快活。”
—— 小调《过河》
昨晚听老邹唱了几首小调,感觉他于今到底是上了年纪(61岁),气魄不如从前了,音色也暗淡了点儿。当时就想着,今天午饭后离开龙洞河,下山“还俗”!
吃午饭时候,看到一网友发的朋友圈:
“谁有后羿的电话?”
下面是一幅漫画:
画面上,一个小女子躺在烧烤架子上。旁边文字是“快烤熟了”。看看天气预报,山下今天还是38益。酷热天留客。老邹说:“这两天我嗓子有点问题,你们干脆再多玩几天,等我嗓子好了,再好好唱他一个晚上!”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家里端出一个盘子。
“今早上才找的一点秤砣。这东西是祛火败毒的,对治我嗓子有好处。你们下边叫五味子,来尝尝鲜。”
老邹是个勤快人。一年四季,采药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昨天一天,在太阳坪上找野花椒,卖了两百六。
老邹去年拆了坎上的旧房,把地基降到齐平马路。重新盖了五间两层的新楼房。听他说,是眼下钱还不凑手,分期装修,还没完工。这新房,他准备了六间搞接待的房间。他的十多万块钱,给了在西安做生意的小儿子。说这两年生意不好做,套住了手脚,一时还没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