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7日
墨耘·曾广闲文专栏
怼人大师王阳明(6)
○ 墨耘
  王阳明的批判精神,在晚明掀起了思想解放的狂潮。李贽提出“童心说”,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这些思想火花的迸发,都可追溯至心学打破思想桎梏的启蒙之功。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的楹联,恰是这种批判精神在晚明的回响。
  五百年的时光流转,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位传奇哲人,会发现那些所谓的“怼人”轶事不过是冰山一角。王阳明的真正伟大之处,在于他用智慧之剑劈开了中世纪的思想桎梏,用理性之光烛照了人性的幽微之处。从龙场悟道到平定叛乱,从书院讲学到军帐论道,这位看似不苟言笑的哲学家,始终保持着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历史长河奔流至今,王阳明的身影依然清晰可辨。在当代语境中重审王阳明的“怼人”艺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种辩论技巧,更是一种建立在深刻哲学思辨之上的价值坚守。他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理解并接受了他的心学思想,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他所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这正是王阳明思想的精髓所在。
  王阳明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致良知”的哲学命题,更是一个知识分子如何在浊世中保持精神独立的生存范本。当现代人困顿于工具理性的牢笼,重读这位五百年前的“怼人宗师”,或许能让我们在叩问内心的过程中,找到突破认知边界的勇气与智慧、超越人生困境的精神坐标。当我们在数字时代重读这些思想交锋,会发现阳明心学最珍贵的遗产,不是某种固定答案,而是这种永不停息的批判精神。王阳明跨越时空的“怼人”范本,正是文明传承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