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2日
父亲的人生絮语
○ 竹溪
  家父在世时,偶尔谈及身边或者村里去世的人,他常念叨:“人死了就有日子了,时间就会过得很快,等过完三周年,就不再被人记起了。”真的是这样,转眼之间老爷子离开我们已经五年多了,但我们姊妹几个可从来也没有忘掉他。特别是他生前说过的那些深情、朴素、亲切、包涵人生哲思的话语,至今让我们回味不已。
  父亲常说时间很宝贵,开卷有益,拾到篮篮都是菜。他九十岁以后依然手不释卷,喜欢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不断接受新知识。我们姊妹几个小时候,记得父亲多次悲愤地向我们诉说,他在县城读到初级中学时辍学。他每次上学临走之前,爷爷不得已舍下老脸去找他当家的侄子,给父亲忍耻讨要生活费,而我这个大伯总是恶声恶气地说:“你出世带的是生铁,还是秤锤,想上学?”父亲不想让爷爷再屈辱受气,就无奈回家种田,但没能上高中成了他人生永远的伤痛。父亲早年为上学吃过亏,他就非常重视我们姊妹的读书教育,他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给娃上学。母亲也同父亲说,娃们不读书就是“睁眼瞎子”,大人再受苦遭罪也不能影响娃娃上学,宁把牛挣死,也不能叫车打住在半坡上。
  博闻强记,爱独立思考,干啥事他皆喜欢自己动手。父亲曾用秦腔《三滴血》中的读死书的晋信书,绘声绘色地教育我们姊妹几个,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他说实践出真知,不懂就问,不会就学。1961年干部精简回到农村后,他不仅很快学会了干各种农活,而且家里贫穷为了节省钱,父亲又迅速掌握了养蚕、修雨鞋、补车胎等技术。特别是他能左手拿镜子,右手拿剃头刀,异常熟练地给自己剃头。不坏不得好,一镢头挖个井是个敞口子,要得可口就自个下手,人教育不了人,事能指教人。他总是鼓励我们姊妹放手去做,因此我家的钟表好几个都被我给拆坏了,姐姐开始煮苞谷糁子不是生着就是烧焦了。我们姊妹几个,都是把腿摔伤过十多次以后,才一一学会了骑自行车。
  他说人这一辈子,啥时候心都要大,凡事要学会从各方面考虑。父亲说民间有个故事:过去有兄弟两个一起去看病,大夫不小心把诊断证明给错了。本来病重的拿到病轻的,就照常吃睡乐观生活,身体一直健健康康。而另一位本来病轻,却错拿了病情严重的诊断证明,结果心理压力过大,不久竟然忧郁而亡。许多病人就是这样把自个吓死的。父亲说年轻时容易钻牛角尖,他有个老同学的孩子,他父母认为他平时学得不错,将来还有机会考大学,就让年龄大面临结婚的他姐去“接班”,他自己想不通结果精神失常,当时类似的悲剧周围发生了好几起。父亲说事不稳在先,要预先把各种可能性均考虑到,不能存任何侥幸心理,苘麻绳往往从最细处断。他教诲我们,凡做事要向最好处奋斗,同时也先向最坏处设想。父亲说没事不要轻易去惹事,但如果真的有事了,也不要怕事。他说怕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你不巧碰上毒蛇咬腿了,你想甩恐怕都甩不利,只能坦然面对。
  父亲说,对孩子要从小展开教育,树不砍掉斜杈难以成材,他说秦腔《比翼鸟》(《双镯记》)就是寓教于戏。小时候我感冒发烧嫌喝药苦,父亲就给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并用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鼓励我要勇敢做人。我生性懦弱,遇见不顺心的事,从小就只知道哭鼻子。对此他曾开玩笑说我是刘备哭荆州,督促我男子汉要刚板硬正,把头抬高,腰杆挺直。他说哭一点用处都没有,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头割了不过碗大个疤。依稀记得我大概十岁,在长到一尺多高的小麦地里,右腿不慎被一小型农用车给压伤了。父亲看我痛苦沮丧的样子,就劝慰说人这一生,谁可能都要经历几回死去活来。既然是这样,那年龄小的时候经历这些七灾八难,未尝不是一件好事。1982年我高考再次失利,整天以泪洗面,甚至觉得活着没意思。父亲就开导我说,人皮难背得很,你经历这么一点风雨算什么。父亲接着动情地说人命最宝贵,有人就有一切,活着就是胜利。
  父亲一生,能知足常乐,常把吃亏是福挂在嘴边。他说知性者同居,夫妻双方要多尊重、理解、宽容。不能火上浇油,弦绷得太硬就容易断,两人必须相互忍让,才能长久搭伴过好日子。父亲告诉我们,家庭、亲戚、朋友,彼此好像银行,要先存后取,不能不奉献,只想一味索取。他说与人相处,你认为自己吃了小亏,实际上才合适;如果你认为公平,一碗水端平,事实上对方已经吃了小亏;如果你感觉占了小便宜,那对方一定是吃了大亏,而且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他常说“敬人者,人恒敬之”,日久见人心,人都是用好心换好心。
  父亲95岁仙逝前几年,曾有亲友问他长寿的秘诀,他总是笑呵呵地感慨道:“心长了,天就长了,天长了,命也就长了。”这大概如当下网络流行语;“与人相处,心存善念,福虽未至,祸已远去。”我一直在思考,父亲的这些人生絮语,绝大部分应该并非他原创。大家可能从外地、别的老人那儿,都听过类似的话。它应该属于口头创作,是民间集体生存智慧的结晶,历经一代又一代血脉赓续与不断完善创新,才始终焕发出顽强的生命活力,并永远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