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二年(619年),从高昌来了探子,说高昌的一些望族,打算迎接麹伯雅回高昌。因铁勒部支持的氏皇族支系在高昌执政这几年,搞得民怨沸腾,高昌国上下又开始反对铁勒部了。
我父亲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高昌城内有内应还不行,还得有突厥的支持才可以。于是,突厥派来几千骑兵支援,我父亲张雄这才率兵前往高昌。他练兵练了六年,现在是拿出来的时候了。武德二年,他簇拥着麹伯雅从龟兹一路东进,反攻的队伍在天山南道上掀起了阵阵烟尘。我父亲一马当先,率领雄兵包围了高昌城。
城内的主政者很紧张,城内发生了内应策动的骚乱。忽然,城门大开,我父亲率兵包围了高昌城,结果是兵不血刃,城内的作乱者把自己绑起来,出城跪地投降了。
三
麹伯雅重新当上了高昌国的国王。第二年,麹伯雅改国号为“重光”,意思就是高昌氏王国的光复之年。我父亲起到了关键作用,因这一次的重光之功,被麹伯雅任命为高昌国左卫大将军兼领兵部,实际掌握军队的领导权,并被加封为威远将军兼绾曹郎中。
麹伯雅重新登上王位之后,虽然一雪前耻,可很快变得十分消沉。原来,他回来后发现高昌国的子民习俗并未有丝毫改变。这说明他当初的改革毫无成效。他很有挫败感,和我父亲谈话的时候,感到自己很受打击。本来当初他是为了高昌国的未来着想,才想着要改变人民习俗和王庭礼节典章,却被赶下台了。现在重新复位,他的雄心却没了。他做了一个决定,自己不再处理朝政,让儿子麹文泰走上前台,担任高昌国监国。
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举措,麹文泰以监国一职来行使高昌国的管理权,开始推动强化王权。这也是他当年在长安和洛阳观察中原王朝的经验。麹文泰又仿照长安和洛阳的建筑形制,对高昌城进行了改扩建,在外城的外面,又建了一圈大城。城墙修缮和扩建之后,高昌国的内城外城的城墙高大巍峨,宫城戒备森严,有着森严之气,城墙外有壕沟,城墙之内有瓮城、角楼和马面,固若金汤。假如北山游牧的骑兵来袭,只要把城门一关,那他们就攻不进来。城内的房屋按照街坊建造,密密麻麻,没有空地,寺庙林立,佛音荡漾,十分繁华热闹。这时,往来于长安和康居、大夏的商人络绎不绝,他们都在高昌居住几天,常有骆驼队停在客店的门口,由于没有了客房,只好露宿在外面。
另外,麹文泰大力弘扬佛教,特别是对西行取经的法师玄奘的礼遇,成为佳话。他在城内兴建佛教寺院,将佛教作为高昌国的全民信仰。此时,铁勒支持的义和政变力量全部被肃清,他沿着父亲麹伯雅当年的改革之路前行的阻力变小了。他下诏书,要求高昌国在典章制度和社会习俗方面与华夏大同小异。汉语和胡语通用并行,并设立了经学校,办官学堂,设置经学博士,教授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还在王宫之内悬挂鲁哀公问政于孔子的画像。
几年之后,麹伯雅死后,麹文泰当了高昌王。我就是在那几年里出生的。所以,有关麹文泰的很多事,都是我母亲讲给我的。
高昌国寺庙林立,麹文泰兴建了王家寺庙的佛塔,成为高昌国内的标志物建筑,从城内的任何一个方向看过去,都能看到佛塔的身影。进入寺院,可以看到窣堵波塔、佛龛以及大小佛像、观音造像,藏经楼内经书被放置在高处,不能沾染尘埃,寺庙内僧人和香客摩肩接踵,香火旺盛,梵乐阵阵,诵经声、钟鼓声、朝拜声、许愿声声声入耳。
我听说玄奘西行的时候,在高昌国被麹文泰拘留了一段时间?
王将军,麹文泰没有拘留玄奘法师。他非常喜欢玄奘,推崇他,想感化他,希望他在高昌国留下来传播佛法。后来玄奘执意西行取经,他就放行了,给玄奘法师准备了很多牛马随行,又给西域诸国国王写信,让他们保护玄奘的安全,一站站接续护送他,并给这些王公都准备了礼物。我还在襁褓中,什么都记不得,我的母亲对此都有记忆。
每天我父亲回家之后,都会告诉她,麹文泰如何对玄奘好的,如何想办法要留下法师,请他在高昌国当法师。可玄奘意志坚定,执意西行取经。我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玄奘来到高昌国时,她也见到过法师的真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