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2-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6日
用珠宝语言呈现中国诗意(节选)
○ 柳若雪
  在琉璃厂的这段经历实现了程园将学校里学习的理论知识向自己的设计实践落地的转化。接触过的大量实物所传递出来的,不同于西方传统的、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特色在她的心中逐渐明朗起来。
  她在进一步思考:中国本土的当代首饰设计师的美学方向到底是什么?
  作为一名扎根中国文化土壤的设计师,不仅对传统要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更要吃透自己的文化传统精髓,才能自如地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
  她早在1990年代末就曾用花丝工艺镶嵌明清古玉,设计出明清繁复精巧气息的作品,如来仪阁系列、仙鹤香囊等。后来做复古明清珠宝设计的人渐渐多起来,她的兴趣却早已转移,设计风格越来越远离华丽,而去追求一种看似质朴含蓄实则舒阔大雅的情调了。众所周知明清风格的工艺性强,但精神及文化艺术属性较弱,强调被规范强化了的图案、通俗鲜明的色彩,和吉祥的世俗化寓意。而宋元时的文人气息,素雅内美,有诗的意境,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高度,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在别人眼中,程园比较佛系,从来不盲目追随商业流行。究其根本是程园对美的追寻有自己长远的规划和独立的认知。她认同李泽厚先生将美分成三个层次的说法:初级为悦目,悦目之上是悦心,悦心之上才是悦意。悦意是美的最高境界,这不仅要求作品有美好的表象形态与含义,更要以一种高尚的审美内涵与情操来触动你的灵魂。“这种境界和宋代文人画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借自然之形态画心中之山水,便是理想的境地。”
  中国传统的形式美感经验是十分独特的,又是极其丰富的。如线条疏密聚散与块面转化平面与体积相融结合的造型手法、神似重于形似的美学理念、五色系统的色彩搭配、物件与人体之间的空间比例考究分寸尺度、恰到好处的刚柔互济……
  不可忽略的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传统”,有许多是我们的先祖广泛汲取外来文化元素并与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相融汇的结果。那是古远时代的“中西合璧”与“创新”。他们是我们今天要面对东西方交融与创新的榜样。既要不封闭、不保守,又要敢于拿来、善于拿来,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1990年代末,北京城里的珠宝加工工艺尚处于粗简的起步阶段,程园寻寻觅觅,拿着设计图去请著名的杜建毅师傅做燕京八绝之一的花丝精工镶嵌。后来随着一些工坊开始陆续引进来自深圳、香港的现代新式工艺,程园才得以将作品的工艺精度实现得越来越合心意了。
  “虽然经典的东方之美与西方之美有很大差异,但现今制作珠宝首饰的镶嵌加体系都是学习来的西方工艺技术。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利用西式工艺方法和结构形式来做我们自己的东方作品,创作出既展现东方审美情怀,又不失现代感的适配珠宝饰品。AI建模、3D打印等等均为高效工具。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迭,我也更能自由发挥,利用最新的技术,不断把各种工艺做到极致。”
  令人欣慰的是,这几年随着国家倡导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种考古热、博物馆热,大量高品质文化纪录片的播出都在推动着我们国家灿烂的历史文化强势复兴,大众的民族自信心随之大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新认知,使得传统的审美越来越被人们认同和为之骄傲,程园多年坚持耕耘的设计风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欣赏。
  程园对设计材质的选用有两个明确的原则:一是创作使用的材质必须是纯天然的,二是材料要经得住市场的长期考验。她很喜欢翡翠、和田玉、松石、南红玛瑙、珍珠、黄金等传统材料,因为这些材料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积淀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契合中国人的审美理想”,或者说我们接力传承的是祖祖辈辈厚积起来的审美经验。“我认为设计师不该受限于材料,应该感受到世间万物的丰富,静下心来探索每一种材料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演绎出不同的故事。”譬如“翡翠被用作配饰的时间相对较晚。但它既有东方玉的温柔内敛,又有西方宝石的绚丽,综合了东方与西方两种审美特质,因而明清以来流行于国内”。种、水、色俱佳的极品,跨越时空,表达的是中国风骨神韵的经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