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山水的波纹》这本集子让我再一次想到我那年轻的父亲,他去世的时候才四十九岁,但看样子更像是三十多岁。我的父亲喜欢钓鱼、打猎、滑冰、读书,他那双牛皮色花样冰刀后来我用了很长时间,我的父亲还喜欢做菜,很简单的海蜇皮拌白菜丝,别人做出来就不是那个味道。他喜欢喝酒,我也喜欢喝酒,但我没他喝的好。他喜欢做下酒小菜我也喜欢做小菜。我以为,写随笔这样的文字亦是做小菜,所以写随笔的时候我总是自己先心生欢喜起来,我总是认为,写小说是在做大菜,而写随笔却是在做小菜,或者是在给读者们提供一些零食,比如炒蚕豆、煮花生米,或者是炒瓜籽、麦芽糖、牛轧糖、话梅什么的,总之,随笔与小说确实是不一样,似乎是,我们生活中的所有事都可以写到随笔里,而小说却未必可以这样。好的文学作品,向来是只讲它们可以使人精神向上,或者是可以辅助国政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永远不会有错,因为你写东西就得有人来看,鄙人认为读者差不多皆为人民之属。
随笔的历史,起码是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源远流长的,起码是要比小说的历史长一些,当然又没有诗歌来得久远。向来被看做是小说的《世说新语》我却认为它是最好的随笔,那种从容和轻松幽默和智慧是我们模仿不来的,那种见性情而又有趣的文字真是令人读之如含英咀华,把它当做小说来读是不是降低了它的水准?这么说好像是在说随笔要比小说更高级一些,我却没有这个意思。说到真正的小说笔法,我以为当属《史记》,可以说《史记》是真正开创了小说之先河。
我个人以为,小说家多写写随笔是件好事,以随笔滋养小说,小说会更润泽更好看一些,如鲁迅,如沈从文和废名先生,如林语堂和梁实秋先生,如孙犁和汪曾褀先生。当作家的人,真是与大厨有些相近,是既要能操持满汉全席,而又要会做小菜,或者是除了大菜之外还能给人们提供些零食。比如炒蚕豆、煮花生米或者是炒瓜籽、麦芽糖、牛轧糖、话梅什么的。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