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2-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9日
远望群山
○ 蔡亚红
  在朋友圈看到过“忙罢”艺术节活动的报道,有新意、有魄力。把艺术放置在田野,让艺术走进乡村,武小川院长是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文化赋能倡导的身体力行者。武老师让艺术脱离了孤高寡合的文艺家小众圈子,直通基层百姓,是关于美的普及,也是艺术的推广和更广泛的宣传,同时促使艺术家和观者与天地对话,这一点和在城市美术馆里办展览看展览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谢谢武院长给了我们亲近自然的机会。
  “著手成春——书画家的乡村叙事”,这句话听着就让人心生浪漫。用书画家的手来描绘大家对田园的向往,有抒情有隐逸乃至人生的胸怀。
  上次和白瑜一起看邢庆仁老师的写生展,我们两个一边看一边指认着哪幅作品中的人物是乡村妇女,哪幅作品中是县城女子,哪幅作品中是都市青年,我们两个一边看一边感叹,邢老师艺术转化、概括提炼能力真强。他敏锐地捕捉到不同人物的体态特征,用线条的凝、拙、轻、逸等形态的变化精确地展现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女性的形体特征和精神风貌,或朴实憨厚,或端庄雅致,或浪漫洒脱,有还原,有升华。他用作品告诉我们,艺术创作要有生活的真实,还要有艺术的真实。邢老师常说,“土生五色”“我的艺术来自于泥土”他的作品大多是对乡村的描绘,直接地气,却一点也不土气,他的绘画不扭捏不做作,率性而为,自然而发。我小时候在幼儿园长大,那时候的幼儿教师很厉害,要求孩子们要手背后坐整齐,我总是背着手最规矩的孩子之一,这也养成了一到人多陌生的场合就拘谨的习惯。初中的时候,班里有几个来自农村的同学,他们身上似乎有一种野气,那种野性让我羡慕,那是原野赋予他们的气质。邢老师的一些作品,看似随意粗放,甚至稍显粗糙和笨拙,实则都是用心所致。所谓“大巧若拙”,邢老师是一个把技巧和用心藏在画背后的画家,这应该是“游于艺”的高境界吧。娇艳的桃花和盎然绿意是他表现春天的最爱,这也成为他的绘画符号之一,被大家熟知和喜爱。我也很喜欢。
  蔺雨主席用狂草来寄托人生的情怀。中国士大夫群体向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的抱负,这一点在蔺主席身上尤为浓重。这次展览他用狂草来书写节气,春分、芒种、夏至等等,是四季的变换,也是农耕文明的展示,更是岁月的更迭。他书写的是传统,释放的是豪情,旷达、洒脱的英雄主义情怀呼之欲出。
  刘星老师坚持在写意中锤炼笔墨,他也画山水,更多是画花卉,在一花一草、一景一物间感受自然之美,他笔下的花草都是些平凡的家常物种,却正是百姓庭前院后最爱种植的东西,他的作品唤醒我们在寻常的生活之美中去感受心灵的陶醉。
  党建龙老师的作品在浓淡相间的墨韵中构筑自己对山林的热爱,他的画是温润的,我们看党老师的人也是如玉的,所谓君子如玉,如沐春风,这是中国文人的自律,也是党老师其画其人给我的感受。
  借此展览让我在春天里来到乡村,室内看画,隔窗赏花,远望群山,欣赏着艺术之美,也感受到自然之美,我的心也欢喜豁达起来。
  (作者系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美术书法评论专委会主任、陕西国画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