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月砚拓片》尤无曲画 尤其伟刻 陈半丁、王个簃、秦曼青等题
尤无曲 《笔添红太阳》 纸本设色 27.5cm×80cm 1990年作
编者按:
尤无曲(1910—2006),江苏南通人。名其侃,号陶风,晚年自署钝翁、钝老人,以字行。尤无曲诗书画印兼擅,且精通园艺。5岁习画,1929年秋考入上海美专,1930转入中国文艺学院,同年加入蜜蜂画社。1941年冬在京举办个展。1952年回南通,供职于南通医学院,专职画医学教学用人体解剖图,期间坚持中国画创作。1978年入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1979年起,三上黄山,古稀变法,形成泼写结合的新画法,创“笔墨水融”说。作品被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收藏。
尤无曲是出生于清末、活到21世纪的传奇艺术家,是中国山水画集大成者,是将中国画传统火炬举到新世纪并有所发展的传薪人。
《光朗堂诗草》于2024年正式出版,全书共选画家尤无曲20岁到93岁的旧体诗170余首。为加深读者了解文人画家的全面修养,插图选用了尤无曲和诗有关的书画、篆刻及盆景作品。对照这些作品,读者可看到尤无曲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和成长,感受他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一生。
尤无曲的诗,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有咏史抒怀,也写画理、画论、画境的感悟,更多是对闲散生活的描绘,风格清新自然,朴素而又意蕴深远。《光朗堂诗草》呈现经历不同历史时期,受到南北不同地域文化影响的画家尤无曲,近百年的艺术人生。
二十多年前,《光朗堂诗草》曾以《后素斋诗稿》《后素斋诗草》之名传世,西北大学费秉勋教授在世时曾写过一篇读后感,今全文刊发。
尤无曲诗选
题画(1929年)
利锁名缰洒脱空,独来习静万山中。
鸢飞鱼跃寻常事,悟到天机便不同。
题松月砚(1940年)
巧合奇缘片石逢,重施雕琢倍玲珑。
老天助我丹青业,似亦怜才到画工。
壬午所作除夕日记事
(一)
围炉翦烛写云烟,笑语清闺喜欲仙。
客里关山三度岁,欢欣年复胜年年。
(二)
椒花酒盏撤筵前,坐对红烛语万千。
句短吟长忘夜永,挥毫竟夕乐陶然。
小榆(1980年)
倾偃在山隈,古榆缀新梅。
轻红衬绿嫩,宜占百花魁。
古柏(1980年)
闲庭古柏满苍苔,小小盆儿依样栽。
留得雪泥鸿爪迹,诗情画意一时来。
题画(1983年)
笔耕六十年,埋首画案前。
三上黄山后,丹青法自然。
偶成(1985年)
不是欢喜不是愁,天天书画在南楼。
此中自有怡情乐,满壁青山满案头。
题画(1990年)
雨后青山夕照红,池塘映影半朦胧。
移情满目忆畴昔,有似西湖晚步中。
夏晚(1990年)
空庭独漫步,喧嚣隔墙闻。
树影斜阳照,云山衬屋群。
题泼墨横幅(1990年)
黄山泼墨写,曙色淡淡光。
更作神奇想,笔添红太阳。
消夏(1994年)
弯腰剥毛豆,仰椅玩胡桃。
盛暑消时日,虚堂亦自豪。
题画(1994年)
漫写斯图积墨痕,重重树木绕山村。
惹人最是赏心处,远上斜径小石门。
题画(1997年)
素笺涂抹若耘耕,点画案头不计辰。
过隙时光成耄耋,蛙声转眼又虫声。
即景(1997年)
银花苑里桂花香,老妇老夫晒太阳。
坐对盆栽闲话絮,去年迁拆到东乡。
题画(1997年)
几椽茅屋绕丛篁,雨过重山拭碧苍。
画里闲情仙境界,人间因自亦寻常。
题画四首(1999年)
隐隐青山入翠微,苍松繁竹显朝晖。
秋光快意收眼底,芦荻隔江有帆飞。
云微风轻初夏时,长水流奔如飞驰。
独峰竹绕丛林屋,季节舒人最合宜。
树梢点翠近深春,雨后清泉足可人。
破寂数声空谷鸟,共鸣山里乐天真。
涧水潺潺深谷流,山村居处十分幽。
人身难得此间住,纵不长生寿可修。
题画(2002年)
矮矮青山灌木林,沿边乱石水潺音。
立亭削壁成奇趣,清旷江天一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