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6日
《生命的绿洲》:秦腔舞台上的治沙英雄赞歌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赵梓希)11月3日晚,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联合出品,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精心创演的秦腔现代剧《生命的绿洲》,在第十届秦腔艺术节的舞台上精彩亮相。
  本剧以毛乌素沙地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那些为沙漠治理默默奉献数十载的“治沙英雄”形象。他们犹如大漠中坚韧的沙柳、黄河里奔腾不息的浪涛,秉持着“活一天也栽树一棵,压一把黄沙挡一股风”的信念,在党的领导下,将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融入每一次治沙行动中。他们的故事是人类与自然从对抗走向和谐共生的壮丽史诗,见证了毛乌素从“千年沙地”到“万里绿洲”的伟大转变,彰显出人性最为耀眼的光辉。
  《生命的绿洲》的剧本采用意识流的呈现方式,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观剧体验。剧情随人物情绪和回忆在现实与过去间切换,展现内心世界。观众见证治沙英雄的信念与情感、希望与挣扎、挫折与欣慰,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和人物塑造的深度,使观众更能感同身受地理解角色内心的情感变化。
  在音乐方面,该剧既遵循传统音乐板式,又巧妙地加以变化。熟悉的秦腔韵律中融入新的元素,让观众在欣赏时既能感受到传统秦腔音乐的韵味,又能体会到新鲜感。
  该剧会集了众多杰出戏剧演员。主演李梅跨越青年至老年角色,展现了其深厚的表演功底。其他获奖演员如李小青、李君梅、官小良和王宏义等,也以精湛演技生动诠释角色。老带新的模式更是促进了年轻演员的成长,为秦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此外,舞美设计是该剧的一大突出亮点。以沙漠元素为主的设计,巧妙利用转台实现时空变换,增强观众体验。弧形大屏幕提升了视觉效果,营造沉浸式氛围。设计简洁而富有内涵,用简单意象表达复杂场景。多媒体技术与转台功能相辅相成,使舞台表现更加生动立体。
  导演在创作中巧妙地将自然元素拟人化,并与戏曲程式结合,为剧目注入活力。演员与这些元素的默契配合使表演更生动,舞台仿佛有了生命。此外,传统戏曲程式在现代戏中的创新应用,如水担舞和自行车打斗场景的巧妙设计,不仅展现了现代生活,还保留了秦腔艺术的特色,提升了艺术品质。
  自2022年首演以来,《生命的绿洲》已在多个城市演出60余场,并参与了多个重要活动,受到专家和观众好评。同时,该剧获得多项荣誉,包括陕西省艺术节“文华大奖”和田汉戏剧奖·剧目奖等。据悉,此次演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戏曲频道《空中剧院》栏目对其全程录制并将择日展播,让秦腔艺术传播得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