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7日
艺术人物
青年电影人黄天荟:探索电影与人生的无限可能
○ 黄帆
  近几年,青年电影人黄天荟凭借执导的短片电影《阿卜杜拉》崭露头角,受到了国内外影坛与广大观众的关注。但作为一个对人生充满好奇的探索者,她表示,不会被当下拥有的一切所局限。
  黄天荟,电影导演、制片人,出生于浙江,曾在香港求学,目前在美国继续深造与工作。她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专攻电影与媒体研究,荣获AnnenbergFellowship全额奖学金。本科阶段,她以全额奖学金及一等荣誉学位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主修中国语言及文学。在校期间,黄天荟便展现出优秀的创作才华:她不仅执导了多部短片,还长 期 为ArtAsiaPacific、Initium Media、陀螺电影等媒体供稿,受邀参与电影字幕翻译、参与洛杉矶华语电影节策展工作等。
  在不同城市和国家的生活经历对黄天荟有着很大影响,不仅为她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广阔的视野,更在深层次上塑造了她对电影创作的理解和认知。
  黄天荟表示:“香港作为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为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这种跨文化的体验让我更加敏感于电影创作中的文化元素,并尝试通过电影这一媒介去传达和表达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我也更加关注于电影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而在美国学习期间,我深入研究了电影艺术的理论和实践,接触到了更为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和国际化的创作环境,这让我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交流学习,拓宽了我的创作视野,同时我也把握住了更多机会。除此之外,美国作为一个文化多元的移民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更为明显,让我对身份认同与文化冲突等问题也有了更深的思考,这些感悟也融入到了电影创作当中。”
  黄天荟的导演成名作《阿卜杜拉》,深度探讨了“身份认同”这个主题。影片聚焦于义乌外商家庭,从一个在中国生活的巴基斯坦男孩的视角出发,讲述在文化碰撞和中外融合的过程中,一个早熟的孩子对身份的焦虑和困惑。在黄天荟看来,这不仅是个人思考感悟的表达,也是对这种少数群体的关怀。这部短片在国内外电影节上广受赞誉,屡获殊荣,包括红点电影奖,好莱坞与电影共舞电影节、雅典国际电影影像节等多项提名与荣誉,更在北京国际儿童影展和洛杉矶独立短片奖中摘得大奖。
  从文学到电影再到计算机,这位目前就读于美国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年轻女性电影人一直在探索和尝试的旅途中。对于黄天荟而言,专业甚至身份的变化不仅带来了丰富的阅历,还为自己的创作与表达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可能。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电影制作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黄天荟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尝试将最新的科技手段应用于电影制作中,不仅提高了制作效率,更为电影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比如,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创造逼真的虚拟场景,或者通过数据分析来精准把握观众的需求和喜好,这些技术都为我的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空间。”
  在将专业才能转化为实践的道路上,黄天荟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亚马逊实习期间,她与多位知名艺术家和工程师合作,共同研发AWSMediaServices的AWSDeadlineCloud组件。据了解,AWSDeadlineCloud是一项完全托管的渲染管理服务,专为电影、电视节目、广告、游戏及工业设计等领域中2D/3D图形和视觉效果的创建而设计。通过AWSDeadlineCloud,电影制作团队可以简化渲染管理工作,享受更加高效、灵活的云端解决方案,从而极大地提升电影制作的便捷性和效率。
  在走出舒适圈、尝试新领域的过程中,黄天荟最大的收获是自我成长和突破。“每一次的尝试和挑战都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如何快速学习和适应新环境,这些经历都将成为我未来电影创作和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