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7日
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且有质量教育体系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6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到,我国已经建成世界规模最大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怀进鹏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效更加显著。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党建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五育并举”理念深入人心,学校思政课建设全面加强,素质教育扎实推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学校自觉行动,青少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更加坚定。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从2012年的1462.9万人增长到去年底的1891.8万人,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不断提升。
  二是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更加充实。我国已经建成世界规模最大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64.5%提升至91.1%。基础教育达世界高收入国家水平,高等教育入学率提高至60.2%,进入普及化阶段。全国2895个县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生资助覆盖全学段,营养改善计划惠及4.2亿人次。实施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推动教育公平,十年来招生110多万人,输送5万多名医学生至中西部乡镇卫生院。
  三是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新时代以来,高校已输送超1亿毕业生至经济社会。科学研究上,高校贡献突出,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超七成、科技进步奖近五成源自高校,尤其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原创性成果。这彰显了中国高等教育在基础研究和科技突破中的关键作用。同时,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方面也积极贡献,资政育人和艺术创作能力持续提升。
  四是教育综合改革更加深入。深入推进教育综合评价改革,通过“双减”推动基础教育生态发生重大变革,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考试招生模式基本形成,有力促进了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
  五是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更加彰显。我国已经与5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本月,平台访问量超500亿次,成为全球最活跃平台,助力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同时,推动UNESCO在华设国际STEM教育所,中国高校主导国际科学计划。中国教育在国际上更开放自信,实力增强,推动国际科学发现与合作。
  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发布会上,教育部强调“健康第一”,实施体质强健和心理健康计划,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至少2小时。鼓励孩子参与互动,多接触自然。同时,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教联体”建设,联合多方力量,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下降
  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在会上总结“双减”工作成效为“双降双升”:培训机构数量大减,无序发展基本遏制;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课后服务广泛普及,参加学生比例大幅提升;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未来将继续巩固成果,健全治理机制,严控学科类培训,加强隐形变异培训治理,规范非学科类培训,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高晨源 曹筱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