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04日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扩容”陕西汉阴凤堰梯田入列

陕西汉阴凤堰梯田 雷建/摄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齐敏) 北京时间9月3日上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5届执行理事会上,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我国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徽州堨坝——婺源石堨(联合申报)、陕西汉阴凤堰梯田、重庆秀山巨丰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
  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8项,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凤堰古梯田,位于汉阴县漩涡镇,毗邻汉江,面积约1.2万亩,分布在汉江之北、凤凰山南麓海拔约500—600米的区域。是目前秦巴山区发现认定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现已建成全国首个移民生态博物馆。古梯田分凤江、东河、堰坪梯田三部分,并根据自然地形、河流走向、灌溉水源分布情况,大致分成堰坪梯田堰坪茨沟区、东河梯田东河区,以及凤江梯田黄龙中银区等三个灌溉区,可谓集“山、水、田、屋、寨、村、庙、农”为一体,融“浑厚、雅致、奇趣、清新、壮美”于一身。
  凤堰古梯田引凤凰山溪水自流灌溉,并对河水、泉水和局部小气候形成的雨水加以利用,同时人们在梯田上开挖了许多沟渠与堰塘,连接起了众多大大小小高低不同的梯田,让每块梯田都有灌溉水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良性循环的水利灌溉系统。此外凤堰古梯田周边有大量明清碑石、古遗址、古村落等珍贵历史遗存。据悉,在凤堰古梯田地域内有20余个古民居群落、20余处古寨堡以及多处古庙宇、古堰渠、古塘坝,其中堰、渠等水利灌溉工程有许多至今仍在使用。这些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引水灌溉及农业耕作技术的遗存,是梯田开垦及灌溉工程修建的历史痕迹和文化印记,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
  目前陕西共有4处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此前陕西泾阳郑国渠、汉中三堰、龙首渠引洛古灌区3处古代水利工程,分别于2016年、2017年及2020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本次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其他三处至今也在持续发挥效益。坎儿井是中国历史悠久且极具地域特色的水利灌溉系统,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分布最为集中,主要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构成。目前,吐鲁番现存坎儿井1200余条,其中有水坎儿井近190条,年径流量为1.14亿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近10万亩。
  安徽黄山徽州区和江西婺源县历史上由古徽州管辖,都传承了“堨”这种砌石引水堰坝类型的水利工程。建造时间最早的鲍南堨距今有1697年历史,是新安江上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水利灌溉工程。古堨营造的优美水景观与古村落、古建筑、古街、古道、宗祠等遗址遗存融合一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秀山巨丰堰,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是重庆秀山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仍在发挥水利效益的灌溉工程。灌溉工程体系为有坝引水,共有巨丰、永丰、黄角3座拦河坝,渠道通过3座渡槽穿过平江河的两条支流,灌溉范围超过1.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