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31日
《1924鲁迅长安行》(连载16)
○ 王鹏程
  尤其是1923年到1924年间,西北大学和陕西省教育厅联合举办学术讲座,相继邀请北大美籍教授柯乐文(Grover Clark),北大史学系主任朱逷先(希祖)、哲学教授陈百年、理科教授王抚五、哲学教员徐旭生,美术专门学校教务长吴新吾,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哲学部主任傅佩青(傅铜),著名文学家周树人(鲁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桐龄,天津南开大学哲学教授陈定谟、人类学教授李济、西洋史教授蒋廷黻,东南大学教授陈钟凡、刘文海等人到西安讲学,“对促进陕西以至西北学术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可否认的促进作用,实在可谓陕西民国史上的一件盛事”。
  “善用刀剑者,必死于刀剑之下。”刘镇华以“刀剑”筹办西北大学,仅仅三年多,他亲手缔造的国立西北大学也死于他的“刀剑”之下。作为一介武夫,刘镇华筹办大学,根本目的是缓和陕西人民对他的反抗驱逐,巩固自己在陕西的独裁统治,绝非志在西北大学和陕西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故此举挽救不了他在陕西的失败。
  1925年3月,国民军胡景翼击败刘镇华,刘率其镇嵩军残部溃逃太原。国民军进驻西安后,傅铜于同年5月不辞而别,返回北京。经西北大学评议会推举,陕西省政府聘任著名水利学家、陕西省水利局局长李仪祉兼任校长,维持校务。由于“战事影响,人心危脆,教员之辞职者,学生之退者,纷纷也”。全校学生减少到一百七十四人,教授及讲师仅剩二十七人,学校财务难以为继,李仪祉不得不在1925年冬亲赴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地奔走筹措学校经费和引泾工款,虽多方设法,但毫无所获。李仪祉后因战火无法返校,由教务长王凤仪代理校长职务。由于战乱和经费无着,1926年第一季度,西北大学的教职工工资已无钱发放。
  1926年4月15日,刘镇华卷土重来,率十万镇嵩军包围西安,陕西督办李虎臣、师长杨虎城集五千兵力凭城防御。西北大学师生仍在城内坚持教学。5月中旬,刘镇华先后占领三桥、东十里铺、韩森寨、龙首村、大白杨、大雁塔、原三秦公学(西北大学农科)等据点,西安交通内外断绝。城内物资短缺,教师生活陷入困苦,外地学生仅能日食甘薯一顿,还有纯食麦麸度日者。部分学生组织起围城读书会,西北大学教授吴芳吉为他们每天辅导两个小时,其他课程已被迫停止。6月上旬,刘镇华放火点燃城郊十万亩麦田,大火燃烧一周之久。西安城内仍顽强御敌,杨虎城为稳定军心民心,果断处决了暗通刘镇华、主张“和平”最力的西安大绅褚小毖,自此再无言和者。西大师生困顿愈甚,教授多携衣物至“鬼市”求售以糊口。姬汇伯旅长捐赠西北大学谷子一石,学校教师相当感激。7月初,西安城中军队四处搜粮,人民渐多饿死者。同时,全城燃料告罄,西北大学内所有唐槐悉被守军砍伐。西大师生开始杀马煮草、掘鼠捕雀而食。学校操场、图书馆后院的青草、野菜,如冬葵、洋铁叶之类均成了救命食物,被采挖殆尽。就在这种朝不保夕的困境中,西北大学工科水利道路工程班十八名学生毕业,被称为“十八学士”。8月下旬,西北大学教授须恺(君悌)冒死出城,至刘镇华军中交涉,约定27日全校整队出城,但出发当日,又遇两军激战,遂罢之。著名诗人吴芳吉教授冒险至东关,但因战斗激烈,未敢冒进。9月17日,国民联军总司令冯玉祥在内蒙古五原举行誓师大会,任命孙良诚为总指挥,带领四个师、五个混成旅兵力南下驰援西安。至9月下旬,西安城遭遇大风雪。据警察厅报告,仅一日冻饿而死者即达五百人。守军拟拆全城屋宇木料,储作燃料,辟全城屋基种大麦。西大师生闻之莫不忧心忡忡。
  11月24日,吴芳吉冒险出城,结果随身物品连同裤带、眼镜等,均被镇嵩军抢劫净尽,仅穿一件单衣,露宿空壕,两日一夜不得饮食,只得再返城中。27日,经过四十多天鏖战,孙良诚率骑兵万人入西安,配合西安军民发动总攻,击败了刘镇华部队。28日凌晨,被围七个月零二十天的西安得以解围。西安解围后,学校教职员工劫后余生,遂分别回家,校内师生俱无,房廊对空,仅余“康圣人”所书的校牌一方高悬门首。
  经过西安围城,国立西北大学元气大伤,经费拮据,中共陕甘区委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改国立西北大学为西安中山学院。1927年1月18日的《陕西国民日报》称:“国立西北大学开办于兹三年有余,因规模过大,学生过少,经费人才两感困难,兼之城围八月挹注无望,早已演成僵局状况。顷闻总部对此现决定具体办法,将一切校产经费改办中山学院。”刘镇华处心积虑筹办的国立西北大学存在不过三年有余,就又由他亲手断送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