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4日
《1924鲁迅长安行》(连载12)
○ 王鹏程
  孙伏园的《长安道上》是以书信方式对周作人来函《苦雨》的答复,固然有其记录行踪的雅兴,也很大程度上有让周作人了解自己及鲁迅长安行的考虑。8月份返京后他即在16、17、18日的《晨报副镌》上连载长文《长安道上》,巨细无遗地记录所见所闻,满足了周作人的“窥视”。孙伏园在回信开头说:“江南人所谓‘夏雨隔灰堆,秋雨隔牛背’,此种景象年来每于北地见之,岂真先生所谓‘天气转变’欤?从这样充满着江南风味的北京城出来,碰巧沿着黄河往‘陕半天’去,私心以为必可躲开梅雨,摆脱江南景色,待我回京时,已是秋高气爽了。”其中“待我回京时,已是秋高气爽了”或含双关,颇耐人寻味。结尾时自谦说:“生平不善为文,而先生却以《秦游记》见勖,乃用偷懒的方法,将沿途见闻及感想,拉杂书之如右,警请教正。”孙伏园的用意,当然不只让周作人了解其长安行踪并教正了。
  1923年7月后,鲁迅不但心情苦闷,身体上也出现了问题。1924年3月1日,鲁迅前往日本人开设的山本医院就诊。此后的一个月内,鲁迅连续前往该医院就诊十三次,症状都是咳嗽、发烧、吐血之类的肺病症状。3月22日完成短篇小说《肥皂》之后,半年没有创作。前往西北大学暑期学校讲学往返的三十六天,当然是没法创作的。但从西安返京之后,鲁迅的创作和翻译进入了“喷发”的状态,主要有:
  9月15日,作散文诗《秋夜》,为《野草》第一篇。
  22日,开始翻译厨川白村的文艺论文集《苦闷的象征》,至10月10日译完。
  24日,作《影的告别》《求乞者》,收入《野草》。
  10月3日,作《我的失恋》,收入《野草》。
  28日,作《论雷峰塔的倒掉》,收入《坟》。
  30日,作《说胡须》,收入《坟》。
  11月11日,作《论照相之类》,收入《坟》。
  12月5日,译完厨川白村的文艺论文《观照享乐的生活》,并作“译后附记”。
  14日,译完厨川白村的文艺论文《从灵向肉和从肉向灵》并作“译后记”。
  20日,作《复仇》和《复仇》(其二),收入《野草》。
  1925年是鲁迅最为高产的一年。除翻译外,《彷徨》中的四篇小说(《长明灯》《孤独者》《伤逝》《离婚》),《野草》中的《希望》《雪》《风筝》《好的故事》《过客》等十五篇散文诗,《坟》中的《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看镜有感》《春末闲谈》《灯下漫笔》等十一篇评论,《华盖集》中的《忽然想到》《论辩的魂灵》《战士与苍蝇》《夏三虫》等三十一篇杂文,以及另外的二十多篇文章,都是在这一年完成的。其中不少是鲁迅著作中的名篇。
  尽管我们不能将鲁迅1924年9月以后创作和翻译上的渐入“佳态”,完全归结为长安行的调适,但可以肯定地说,从西安讲学归来后,鲁迅恢复了写作的“力量”,并在1925年达到了一生最为高产的时期。就此而言,长安行对鲁迅后来的人生和写作,具有重要的休憩中转功能和调整蓄势作用。

  第六章
  “偃武修文”:
  刘镇华筹办国立西北大学

  一、刘镇华祸陕之“武功”
  刘镇华在陕西犯下的罪行,正如《旧唐书·李密传》中所言:“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刘镇华担任陕西省省长8年(1918—1925),其间兼任督军3年(1922—1925)。其横征暴敛,穷兵黩武,鱼肉百姓,民怨沸天,被陕西人称为“刘贼祸陕”。当时在陕西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刘镇华,心太瞎,
  你把百姓给得扎!
  刘镇华,太残暴,
  就像恶狼把人咬!
  刘镇华(1883—1955),原名茂业,字雪亚,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刘氏生于小商贩家庭,幼时家道中落,曾中秀才。后入直隶(今河北)保定北洋优级师范学堂、保定法政专门学堂监狱科学习,毕业后在开封中州公学任庶务长。1908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在豫西与当地土匪帮会头目王天纵等人联合进行反清斗争。1911年10月22日(农历九月一日),陕西辛亥举义,清政府派毅军赵倜进兵潼关镇压,陕西军政府派秦陇复汉军东路征讨大都督张钫(伯英)和赵倜在陕豫边境展开拉锯战,潼关失而复得三次。张钫第一次打出潼关时,刘镇华、王天纵、丁同声等河南民党人士,率领豫西一带的民间自发武装组织,参加了张钫的秦陇复汉军,并随同张钫部与清军第二镇王占元部、第六镇周符麟部和毅军赵倜部共两万余人发生激战,为捍卫陕西辛亥革命成果助了一臂之力。
  刘镇华参加张钫部后,初任大都督府书记官,办理文案;后来升任参议,负责对外交涉事宜。中华民国成立后,刘镇华返回河南,经张钫举荐,被袁世凯任命为豫西观察使(后改道尹),并把裁下来的军队改编为豫西地方部队,分驻在豫西河南府属、汝州属、陕州属二十二县。这一地区靠近嵩山,这支部队因而被称为镇嵩军,归豫西观察使统辖。这样刘镇华就以豫西观察使兼任镇嵩军的统领。
  刘镇华野心勃勃,善于钻营。他以镇嵩军为资本,整饬扩充势力,在嵩山一带招兵买马,成为称霸豫西的小军阀。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黄兴派杨体锐前往豫、陕,联络刘镇华及张凤翙、张钫,策划反袁。杨体锐路经河南先见到刘镇华,将黄兴致刘镇华、张凤翙与张钫的信件交给刘镇华转往陕西。
  岂料刘镇华在杨体锐离开后,派人追至灵宝杀了杨体锐,把杨带给张凤翙、张钫的信件交于袁世凯,背叛了民党,出卖了当年把他介绍给袁世凯的直接长官张钫。这一投名状,取得了袁世凯的信任。陕西督军张凤翙的垮台和张钫被袁世凯一度拘禁,都与刘镇华的告密有绝大关系。1913年白狼(亦称白朗)在豫西起事,刘镇华首当其冲,但他剿办白狼不力,被袁世凯下令撤职,戴罪立功。后来白狼在陕甘受挫,逃回豫西行将瓦解时,刘镇华在陕豫交界的富水关、太平沟与其交战,结果吃亏不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