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9日
商山华章 丹水墨彩
○ 姜小文
王家民 《墨彩商山系列》之九 纸本设色 16cm×33cm 2024年

王家民 《墨彩商山系列》之十 纸本设色 16cm×33cm 2024年

王家民 《墨彩商山系列》之十一 纸本设色 33cm×16cm 2024年

王家民 《墨彩商山系列》之十二 纸本设色 33cm×16cm 2024年

王家民 《墨彩商山系列》之十三 纸本设色 33cm×16cm 2024年

王家民 《墨彩商山系列》之十四 纸本设色 33cm×16cm 2024年


  王家民先生是我的老师,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直都在艺术教育和绘画创作上辛勤耕耘,从风华正茂到满头白发,似乎工作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工作又使他始终精力充沛,追逐时光,永不停步。轻轻飞扬的满头白发,就是岁月赋予他的华彩。他先后从事舞台美术设计、美术教育教学、设计专业教育和学科专业建设等,在任何一个专业领域和工作岗位上都干得风生水起、成就斐然。退休后,他才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艺术的才华与积淀得以全面爆发。他生于商山,浸润于商山的悠久历史文化和雄秀的秦楚山水。故土是他情感与才思的源泉,也是他艺术营养的源泉。“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心中流”,商州是贾平凹的文学原乡,也是王家民绘画艺术的故土。他创作的《商於古道》系列作品取材宏阔,考据严谨,细节生动,笔精墨妙,在大山大水与街巷阡陌间充盈着浓浓的赤子之情。正因如此,也才成为央视《商於古道》专题片的素材而受到专访。他的《商山四皓》系列画作及其同名小说,从文学与视觉艺术的结合中,刻画了四皓的仙风道骨,再现了传统文化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士人精神。他的这些文学艺术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必将愈发凸显,于商洛文化贡献,功莫大焉。
  卓越的艺术家都是敢于走出成功的包袱,撕裂既有成就而阔步前行的人。王老师在他的《商於古道》《商山四皓》系列作品受到广泛好评和高度认可的同时,又出乎意料地走出驾轻就熟的“舒适圈”,开启他的墨彩山水画的思考和创作实践,从水墨、浅绛走向“丹青”。品读王老师准备展出的数十幅墨彩山水作品,似乎看到了商山的神秘、旖旎和多彩。丰富多变的视觉肌理和厚重色彩既像远古彩陶、敦煌壁画,又像《千里江山图》。中国画的发展轨迹先是重彩,后而水墨和浅绛,现代水墨已与丹青重彩拉开了距离。而色彩一直是中国画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并形成了特有的色彩观念和表现方法。近现代画家林风眠、刘海粟、李可染、吴冠中等都是驾驭色彩的大师,他们对色彩的表现与探索从未中断且佳作频出。王老师自小受民间艺术浓烈色彩的感染而走上了美术专业之路,上美院之前就画的是灶台画和墙围画。学院毕业后工作岗位多变,但从没遗忘绘画的初心,从没放弃对艺术创作的思考与实践。正是这种人老心不老的进取之心,才有了他对墨彩山水画的探索和进取。
  王老师的墨彩不同于彩墨,其主要特征是泼墨在先,赋彩在后,墨彩分离。这种浓墨重彩山水画融入了他从事过的民间色彩、舞台色彩、设计色彩、印象色彩等工作实践和艺术观念。他充分利用宣纸的性能,采取了揉纸和正背两面着色的方法,借鉴岩画、壁画的视觉效应,探索画面的肌理构成。他汲取古今中外多种艺术的营养,打破画种、材料、技法的界线,“不择手段”地拓展墨与彩、形与意的边界。墨色分离与交融,墨色碰撞与结合,入微刻画,五彩缤纷,构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趣。这些画作有巨幅长卷,也有盈尺小品;有的精致入微,有的汪洋恣肆。无论画幅大小,也无论采取什么手法,都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观者耳目一新,犹如跌宕起伏的音符与乐章,奏响了婉转奔放的交响乐。
  四季秦岭景不同,五彩商山荡皓风。在他的墨彩山水之间,白衣四皓时隐时现,如梦如幻。高风峻节的高士形象是他的灵魂所在,也与他的艺术生命交织在了一起。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固有的艺术也应当在智者的手中前行。祝王家民老师艺术生命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