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青)2024年6月,“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十周年。为庆祝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6月20日,“丝路遗产秀” —— 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在陕西西安大唐芙蓉园举行,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法国、俄罗斯、埃及、澳大利亚等19个国家的百余名中外学子及文博专家欢聚芙蓉湖畔紫云楼,开启一场丝路文化之旅。
本次活动由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主办,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西安大唐芙蓉园承办,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协办,通过丝路遗产展示、西安鼓乐表演、丝路艺术沉浸体验、“心目中的丝绸之路”分享等环节,展示丝路世界文化遗产的悠久灿烂、丝路各国民心相通及西安作为丝路起点城市的开放包容和国际影响力。
活动伊始,现场播放了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宣传片。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冯健,将当年丝路跨国申遗成功的不凡历程、重要意义娓娓道来,并且一一介绍丝路周边各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影响已经超过了现在任何一条文化线路,而申报难度是相当于申报二分之一个地球。”冯健介绍,丝路申遗成功是丝路周边国家全面合作的起点。
201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中、哈、吉三国在中国香港历史博物馆举办了“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文物展,中、哈、吉三国文物第一次联合展出。中国的金神兽鎏金铜蚕、哈萨克斯坦的伊塞克金人及服饰、吉尔吉斯斯坦碎叶城出土的佛像石雕等珍贵文物同时与观众见面。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丝路文化遗产,加入到丝路遗产保护行列。2023年9月,由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泽拉夫善-卡拉库姆的廊道”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随后的西安鼓乐精彩演出,给观众以穿越盛唐的绝美艺术享受和极致震撼。不少留学生表示,本次活动展现了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风采,自己今后将继续努力学习中文,期待参加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