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 张颖 通讯员 张端谊)5月17日,渭南市博物馆举办“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当天的活动共有四项:“在渭南市博物馆感知黄河文化中的渭南之光”作文大赛、民间藏品公益鉴定活动、收藏证书颁发仪式、实地参观富平旧石器遗址和西周遗址发掘现场。
作文大赛由渭南市教育局、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渭南市博物馆承办,渭南日报社协办,来自30多所学校的380名中小学生着唐装汉服走进渭博参赛。比赛分小学组和中学组,获奖者将获得证书和奖品。一、二等奖获奖作品随后将陆续在《渭南日报》进行刊登。作文大赛前,学生参观《与华相宜——渭南故事》《百年沧桑——渭南记忆》《清风弥万世 廉韵润秦东——渭南廉政文化主题展》《奋斗之路——“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基本陈列,参与钻木取火、沃盥之礼、投壶射箭等研学活动,受到参赛学生和家长们的广泛好评。
民间藏品公益鉴定活动由渭南市博物馆与陕西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联合举办,鉴定内容为青铜器、石器、玉器及杂项类文物。专家与藏友交流鉴别要点,并引导大家合法合理地进行收藏、利用,藏友纷纷表示,在与专家的交流中学到了文物鉴定知识和保管知识,希望能够有更多机会与专家交流。
向渭南市博物馆捐赠图书和当代物证的四位捐赠人代表来到活动现场,博物馆馆长祖亮为他们颁发收藏证书,表示将多措并举做好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等工作。
活动当天还组织博物馆之友代表及志愿者代表前往富平旧石器遗址和西周遗址发掘现场进行参观,通过和考古一线工作者面对面交流,让公众了解古遗址的遗存形式及田野考古发掘的工作流程,从根源认识文物、从源头结识考古。公众通过“零距离”体验考古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魅力,凝聚共识,共同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又讯(通讯员 李军民)5月17日,由渭南市临渭区文旅局主办、临渭区博物馆承办的“行走的博物馆”进校园活动走进渭南市红化学校。
临渭区围绕活动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通过张宗逊将军生平图片展、网上博物馆、发放宣传资料图册等形式,开展以“临渭历史记忆”为主线的宣传活动,充分展示临渭厚重的历史文化魅力。
据介绍:张宗逊(1908—1998)陕西省渭南县堰头村(今渭南市临渭区向阳街道办事处)人。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伐战争、秋收起义、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冀中抗日、百团大战、解放西安、解放兰州、解放青海等战斗。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军委军校部部长、总后勤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8年9月1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
下一步,临渭区将继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展进校园活动,让博物馆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生“第二课堂”,提升临渭红色革命历史普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拉近学生们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加深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更感受家乡的红色历史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