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6日
榆林市榆阳区:产业转型升级 城乡融合发展


  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杜欣 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陕北民歌展”榆阳专场唱响首都、登陆央视,大漠冰雪节、古城过大年火爆“出圈”;第二届年货节北京站、西安站、榆林站表现精彩,农特产品走俏全省乃至全国;“大美榆阳陕北之窗”重点招商产业推介会在京成功签约6个项目、引资70.02亿元;春节收假首日集中开工一季度13个重点建设项目……新年伊始,一个个亮眼的“成绩单”,书写了榆林市榆阳区作为全市“首善之区”主动在高质量发展大局中走在前、挑大梁的最新注脚,展现出榆阳区积蓄迸发、强劲有力的经济“脉动”。
  2024年,榆阳区将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焦“八个着力”,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榆阳新篇章。
  培育发展全新动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2月18日,榆阳区举行2024年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首批集中开工1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4.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3亿元,吹响了项目建设大干快上的“集结号”,发出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
  2024年,榆阳区将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擂台赛”,压茬推进282个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年内完成投资371.7亿元。通过“一对一”驻企帮扶行动,用足用活区级2000万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持续推动中小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同时,将培育文化路商圈,建设5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支持特色主题街区发展“夜经济”,精心办好“榆乐购”消费节、“好产品”年货节等节会活动,掀起全民消费热潮。
  此外,聚焦高端多元低碳目标,全面提高能化产业精细化水平,聚焦增强镁铝产业链韧性,高标准建设百亿级镁铝合金生产基地,聚焦“四链”融合发展,统筹建设轻纺产业展览展示、创新研发、质量检测、产品交易4个中心,加快推动通海、红太羊绒等项目投产达效,推动传统产业扩能升级。抢抓氢能发展新机遇,积极引进陕西氢能装备制造项目,抢滩低空经济新蓝海,构建集“试飞、运输、培训、制造”于一体的通航产业体系,抢占环保产业新赛道,打造多元互补环保产业链,推动新兴产业集群成链。依托芹河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数字产业孵化基地,实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实施矿井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动数字产业加速起势。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供电所小区是榆阳区改造的69个老旧小区之一。2024年,榆阳区将继续坚持“先改隐患、后建配套”,实施49个老旧小区改造。同时,着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坚持市区一体,全面启动火车站北、沙河口、德静路3个片区改造,加快推进德静路市政工程,完成榆林大道、文化北路“瓶颈”路段拓宽改造,畅通出行“主动脉”。完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力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加快完善城乡路网体系,开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集镇提升计划,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随着被确定为全省唯一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区,粮食生产喜获二十连丰,成功打造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探索形成伙场庭院经济“12345”发展模式……如今,榆阳区乡村振兴打开全新局面。
  2024年,榆阳区将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聚心聚力拓展巩衔成效,新培育产业振兴“头雁”100名,实施北部9个乡镇集中供水工程,深化拓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加快推进“千村光伏”行动,实现年收入10万元以下行政村全面清零。高质高效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成投运“北水南调”疏干水再利用一期工程,推进整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培育果蔬粮等优势产业,全力推动草食畜牧业提质增效,开展神舟十五号太空育种地面试验,加快推进品牌强农,持续扩大“沙地上郡”品牌影响力。稳扎稳打推进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以点带面打造一批产业强、农民富、环境美、农村稳的美丽乡村。群策群力发展伙场庭院经济,全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突出抓好4条伙场庭院经济示范带建设,支持每个乡镇至少新打造示范村3个、发展示范户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