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定都长安后,很少待在都城,直到汉十二年去世,其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边疆维稳”和“剿匪平叛”。北方匈奴是终汉一朝的最大外患,始终没有解决好,汉武帝时期是处理最好的,但也是时有反复,究其原因,是刘邦开了个坏头。汉七年十月,刘邦不听劝阻,率大军从楼烦北伐,遭遇极寒天气,近二三成的士兵冻掉手指脚趾。“至楼烦,会大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大军被围困七天,情境危急,命悬一线。最后用一个下三烂的办法才得以脱困。私下送重金给匈奴单于的王后,并附一批美女图,告诉王后:汉皇帝被围困,准备献一批美女给单于。王后担心失宠,说服单于放刘邦一条生路。劝阻刘邦北伐的是娄敬,此时已更名为刘敬。刘邦很恼火,不但不听还撤了他的职。从楼烦侥幸脱困后,刘敬官复原职,并给刘邦上谏了缓解北方危机的“和亲政策”,并担任首位“和亲大使”。汉代的“和亲政策”是从汉七年开始的,以后成了规则,匈奴新单于即位后,汉朝廷选一位皇室女子下嫁单于做阏氏,用今天的话说,叫用美女换和平。
中国的朝代里,解决“边疆危机”最成功的是清朝,南收台湾,西定青藏、新疆。清朝是满蒙联合执政,王后为蒙古族。满蒙自身是北方民族,但这只是外在原因,内因是攘外的政策得体。
而汉代的“和亲政策”,从实质上说,是大国的屈辱。
这一仗,刘邦输了一百五十年
这是一场保家卫国之战。
公元前200年农历十月,刘邦与匈奴单于冒顿在山西大同一带高峰对决,三十二万步兵对垒三十万骑兵。此战之前,刘邦有一个严重疏失,对北方冬天的寒冷缺乏准备,汉家军近二三成的士兵被冻掉脚趾和手指,“卒之堕指者什二三”(《汉书·匈奴传》)。冒顿单于成功实施“诱敌深入”和“擒贼先擒王”战术,分割包围,把刘邦死死围困在大同的白登山,整整七天。刘邦派人私下向冒顿王后(阏氏)重金行贿,得以侥幸生还。
冒顿和刘邦是同时代的英雄,但粗糙不羁至极。公元前209年,冒顿弑杀父王,自立为单于。“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这一年他二十六岁,之后横刀立马,兼并整饬匈奴数十个部落,再之后疯狂扩张,东进辽东东胡,西到帕米尔,北抵贝加尔湖,南至长城脚下,黄河岸边,一统辽阔的草原和戈壁,不到十年时间,一个彪悍的匈奴帝国强势崛起。公元前200年,与汉朝军队决战的时候,冒顿三十五岁,刘邦五十七岁。
这一年是汉七年。事实上,刘邦是在汉五年春天称帝,六月定都长安,十二月灭项羽,统一中国不足两年的时间。这一时期,北部边疆不断报急,边关多处吃紧,匈奴在边境沿线掳人口,抢财物,杀官吏。在此之前一年,为强化边防,刘邦封异姓诸侯韩王信为代王,重兵驻守山西北部,驻地在马邑(今山西朔州),但不久,韩王信在重压之下投降匈奴。“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信降匈奴”(《汉书·匈奴传》)。匈奴顺势大举南下,破雁门关之后,又连下太原、晋阳。刘邦是在这样的危机之下挂帅出兵的,这一仗是实实在在的保家卫国之战。
但这一仗打输了,不仅军事上输了,国家的体面也随之扫地。自此开启了中原大国向塞外强权屈尊纳贡的先河。每年向匈奴呈送金银财物之外,还和亲。
贾谊是汉文帝时的博士,即皇帝的文化顾问。他上书奏说:“今天的形势好比人之倒悬,脚在上,头在下,脚在指挥脑袋。匈奴对汉天子发号施令,掌控着皇帝的权柄。汉天子向匈奴进贡,行臣子礼数。但没有人能扭转这样的势态,是我们国家缺乏人才呀。”
这样的“倒悬”之势是从汉武帝开始改变的。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即位,第二年即启动了丝绸之路计划。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之路,派张骞去联合西域的国家,共同抵抗匈奴。汉武帝雄才大略,兴军事,强贸易,振奋国力。从即位起,终止与匈奴和亲(与乌孙国两次和亲。乌孙国,今新疆伊塞克湖一带)。在与西域多个国家的往来中,引进了“良马利刃”,综合实力大增。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彻底扭转了国家的“倒悬”,汉朝人民自此站起来了。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又三十多年之后,公元前51年,汉宣帝甘露三年,呼韩邪单于第一次以臣子的身份朝觐汉天子,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51年,是艰辛漫长的一百五十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