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1日
一场千年中国社会大变革 一代陕北知识分子大觉醒
长篇小说《大陕北》(连载59)
○ 姬晓东
  “不吃就不吃了,拜托你,替我捎点东西。”万向明说。“捎东西,马公子能捎到?”万仙如问。
  “肯定捎到。”万向明边说,边对马伯雄挤眼,拿出一块牛皮纸包着的东西。
  万仙如抢过去撕开,是块粉红色的丝巾,“好你个万向明,这么好的丝巾,咋不给姐姐一块。”她佯装发怒,问,再偷看马伯雄平淡无奇的表情,顿时明白了,弟弟看上了马家小姐,还曾要她去说服马伯雄。她揣测不了马伯雄的心思,但他不喜欢弟弟是事实。就说谈恋爱的事,弟弟小学里喜欢过余掌柜家的毛毛;榆中时喜欢向团长家的楠楠;楠楠跟着换防的父亲一走,他又喜欢方老师家的千金,死缠烂打的,受到方老师的警告才作罢。不过,有一点可喜的变化是,自打喜欢上马家小姐后,似乎再未传出有替补的消息。
  万向明提出要送马伯雄。马伯雄说,迟了,有你姐送。万向明说,我们都去。万仙如说,只能去一个,马公子你定,二选一。万公子还是回去上课,马伯雄说。不够意思,你重色轻友,万向明不满地说,心想才不当你们的镜子呢,你们要好了,自己与马苗就有盼头了。
  出店门,上大街,熙熙攘攘的人流,更让马伯雄心有余悸。他拉着马,尽量迈开步伐,想甩开万仙如几步。知道他心思的万仙如,心里甜丝丝的。两人一前一后出了榆林城,八景之一的“南塔凌霄”映入眼帘。
  凌霄塔原叫文笔塔,因形似一支巨笔而得名。榆阳河上的三孔小桥,因像巨型方砚,便得名玉砚桥。每当日出,塔影照桥头,似笔蘸墨,大气磅礴,乃人间仙境。
  “知道凌霄塔和玉砚桥的传说吗?”万仙如问。
  “成对的物件,一定与爱情有关。”马伯雄望着万仙如,道。
  聪明。万仙如竖起拇指点赞,讲述起传说。很久以前,榆林城有一对相爱的青年男女,男的叫文碧,女的叫玉燕。城里最大的官张总督,却要活活拆散他们,让美丽善良的玉燕嫁给自己的傻儿子。玉燕自然不从。张总督便将文碧关在南门外的山上,以断念想。玉燕每天来到榆阳河边,与文碧隔河相望,两人以泪洗面,互道相思之苦。有一日,文碧突发灵感,要写状子告御状,手头却有笔没砚,他对玉燕喊:“砚,砚!”此时玉燕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也要告御状,却有砚没笔,对文碧喊:“笔,笔!”两人哭喊了三天三夜,晴朗的天空突然一声霹雳,奇迹发生了。文碧变成似笔的塔,直上云霄;玉燕变成宽大的砚,横跨榆阳河。榆林从此就有佳句:玉砚桥清水长久流,凌霄塔离天一丈八。
  “传说故事的结局都是美好的,现实生活里的结局却是相反。这就是人的宿命。”马伯雄听完后的感慨,有些忧伤。“不完全是,美好的生活是人们永恒的追求,只要不折不挠,不轻言放弃,就一定会有美好的结局。”万仙如坚定地说。“仙如。”马伯雄第一次情不自禁地叫出她的名字。“伯雄。”万仙如也是第一次给予积极的回应。
  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们对视着,有伸手去握的冲动,同时又想到这儿人来人往,不约而同收手。对视了良久,马伯雄说:“该走了。”“好的,保重。”万仙如说。“后会有期!”马伯雄大声说道,飞身上马,觉得浑身暖洋洋的,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在深情地盯着,为自己送行。“伯雄,没想到吧,就这么轻而易举,你成了名人,还传到海外。”见儿子回家,马瑞琪语气平和地说了一句话。
  原以为会面对一场狂风暴雨,没想到连一丝风雨也没有,一路上忐忑不安的马伯雄心情更加复杂,未得到释然。如果父亲暴跳如雷,臭骂自己一通,他是完全可以接受且会熨帖的,现在这样,堵心。
  “伯雄,沿路看到没,连旱两年,老天爷大概也不好意思了,今年还算帮忙,春旱厉害,但伏天的几场及时雨,补回了雨水,看来今年秋天的收成不错。”马老爷说着,推开贴着两幅“犍牛犁地”剪纸的窗户,满眼一片翠绿,生机勃勃的山峦,扑面而来,入眼进心。
  “这是日本回来后,我第一次看到的,满目郁郁葱葱赏心悦目的景象。”马伯雄说着,欣赏着家乡之美、黄土高原之美。
  “天涯何处无芳草。是不是芳草,就要看欣赏的人,心静不静、眼亮不亮。前两年满目疮痍,大地是一片焦土,但村口的老槐树,不也照样枝繁叶茂,活得有滋有味?”
  马伯雄有点懵懂,不知父亲想要说啥。“大旱之后,百废待兴。书苑的图纸不是完了,可不能一直摆在桌上。”“您是说要修书苑?”“井岳秀没让你实现鸿鹄之志,我让你来实现。”马瑞琪满面春风说道。他是睿智之人,看得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其实也更无奈。要留住儿子,让他搞设计,修房子,是唯一的办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