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07日
陕北乡村的腊月
○ 宋增战
  岁尾年首的腊月,当你走进陕北,走进那山连着山、沟套着沟的黄土大地,你才能真正体味到陕北的年味。
  整个腊月,人们似乎都在忙,蒸煮烧烤,油炸煎炒,祭祀打扫,每天都忙忙碌碌,日子一天一个进程。时序进入腊月,每逢集日,集镇街道两旁卖春联年画的、卖金银箔烧纸的、卖瓜子柿饼的、卖豆腐豆芽各种蔬菜的、卖锅碗瓢盆的,卖各种调料的,卖者一个个眉飞色舞,忙得不可开交,买者一位位挑三拣四,治买的物品放入大包小包,大街小巷挤得水泄不通,真是比肩继踵。街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周围村庄的人们一吃过早饭,便呼朋唤友,结伴而行,有的骑摩托,有的开三轮,有的是开小车,上了年纪的老汉们则是赶着架子车。一街两行的铺面里都摆放着春节用的商品——年货。琳琅满目的年货给街道披上了年的盛装,给集市增加了年的元素。男人们买烟、买酒、买肉,购置吃的喝的,忙得两脚生风;女人们选衣服挑鞋袜,在服装店里挑得眼花缭乱,不亦乐乎;孩子们买玩具、购花炮,高兴得手舞足蹈。尤其是乡村那些六七岁的猴娃娃们,拽着大人的衣角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小脸冻得通红却依然开心快乐,因为此时能实现添置新衣服的愿望。街道上的喧闹声、叫嚷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还有那扩音器里的嘈杂声混杂在一起,组成一个声音的海洋,弹奏着迎春曲。交易的热闹场面、川流不息的人群洋溢着年的气息,彰显着老百姓富足殷实、红红火火的日子。
  腊月是婚娶的高峰。隔三岔五,娶媳妇的、嫁闺女的喜事一桩接着一桩。陕北唢呐回响在陕北山沟,震耳的锣鼓回荡在古老的黄土大地,一辆辆经过妆扮的婚车行进在街头巷尾、农家院落。迎亲队伍成为乡村一道最热闹、最亮丽的风景线。一位位身材高挑、容貌俊俏、面若桃花、身如摆柳的姑娘带着几分羞涩、几分温柔、几分妩媚,在陕北唢呐《大摆队》《得胜回营》的伴奏下走出山沟沟,走进另一个乡村,或走入城市。新郎新娘的穿戴从里到外一崭新,特别是新娘打扮得花枝招展,有的穿着鲜红的婚纱,象征着红火热烈;有的穿着洁白的婚纱,彰显着洁白高雅。那有高有低的曲线美,那袒胸露背的衣服省了厂家的布料,费了小伙的眼睛,把小伙们的眼睛拉得直个沿沿。
  只有腊月,陕北乡村的路才显得繁忙,才流动着色彩,流淌着欢笑;冬天,白雪覆盖下的乡村像一幅素淡的年画,大河小溪像一条条白练镶嵌在千沟万壑,往日枝繁叶茂、花枝招展的各种树木繁华落尽,落叶归根,脱去了艳丽的服装,尽现枝桠,像一幅没有色彩的素描画。冬,让乡村褪去了缤纷,年又让乡村恢复了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