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赞 “闻听唐僧师徒西天求经路过此地,我不免化一民间幼女前去打探……”伴随着细腻优美的“碗碗腔”,位于西安回民街上的东影社皮影戏剧场开始了又一轮演出。这一场演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幕布上次第映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的皮影,引来观众阵阵哄笑和叫好。春节临近,作为西安的“网红景点”,回民街上游客摩肩接踵,东影社皮影戏剧场的演出一天达到了二三十场。
今天负责演出的是一位95后,他叫孙赞,正是东影社皮影戏剧场的创办人。孙赞出生于皮影世家,自幼跟随爷爷魏稳柱学习皮影戏,并先后师承皮影签手张田娃以及皮影戏国家非遗传承人魏金全。在他的印象中,小时候每逢庙会、春节,或者谁家有“红白喜事”,必定能看到爷爷在表演皮影戏。儿时的美好记忆,为孙赞心底种下了一个“皮影梦”。
华县皮影戏的表演由“前声”“签手”“上档”“下档”“坐槽”五个人完成,俗称“五人忙”。“前声”,是负责唱的,一人要唱生旦净丑几个角色;“签手”,负责操纵皮影进行表演;“坐槽”是负责敲锣、打碗、打梆子等;“上档”,负责拉二弦琴、吹唢呐;“下档”,负责拉板胡、吹长号,并配合签手的工作。
据孙赞介绍,华县皮影红火的时候,一个县城里就有48家班社。每个班社除了负责演出5人之外,还需要一个专门的“经纪人”。“那时一个县就有几百皮影艺人,现在能凑齐‘五人忙’的班社满打满算只剩下了两三个,爷爷魏稳柱的团队也是其中之一。”现在学皮影的年轻人寥寥无几,谈及原因,孙赞分析:“一个是年轻人接触皮影的机会比较少,再一个,这是一个长期的活儿,只学几天就想靠这个吃饭,不可能。”
东影社目前只有孙赞和徒弟两个人“连轴转”。每场演出,都是“一个人,一块幕布,几张皮影”,便能为观众送上精彩的故事。生活中的孙赞略显沉静,但当他站在皮影戏幕布背后,仿佛立刻化身一位挥洒自如的“武林高手”:挑、抵、推、拉、抖、捻、揉、拖、摇、翻转……一个人就可以举重若轻地演绎好几个造型不一、神韵各异的皮影角色。
说到皮影戏的传承,孙赞心里装满了“点子”。他尝试过在与FILAFUSION的合作中,将传统文化与潮流运动文化相融,以全新表达形式将皮影元素呈现。尝试过自己运营短视频账号、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努力推广皮影文化。不久前热播的网剧《西出玉门》中的皮影戏也有他的参与。只有“活”的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孙赞正在用自己年轻的视角和思维,努力将皮影戏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虽然长期从事皮影戏工作,但孙赞目前还不是官方认定的非遗传承人。在他心目中,被认定的渴望要远远高于资金支持。被问到新春愿望,孙赞笑呵呵地说:“今年除夕不休假,欢迎大家来看皮影戏。”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想学皮影的人,也可以随时来找我!”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