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03日
136件齐白石珍贵原作亮相成都市美术馆
    展览现场    郑伟斌/摄

齐白石 《四季山水屏》 137.8cm×62cm×12

齐白石 《和平图》 纸本设色 68cm×50cm 1952年

齐白石 《云龙》 纸本水墨 69.5cm×35cm

齐白石 《虾》 纸本水墨 134cm×33cm

  文化艺术报讯 (全媒体记者 郑伟斌)2023年12月30日,由北京画院、成都市美术馆联合主办的“白云深处作神仙——齐白石精品研究展”在成都市美术馆开幕。该展览得到了北京画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的鼎力支持,北京画院不仅借出了大量珍贵藏品,还提供了团队数十年的研究成果。本次展出136件齐白石真迹原作,其中有评级的文物作品高达56件,包括一级文物《四季山水屏》(山水十二条屏),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的艺术展。
  在“白云深处作神仙——齐白石精品研究展”推出的同时,为了更加有效地宣传普及齐白石的生平故事与艺术造诣,北京画院联合成都市美术馆、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山东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策划推出“天趣画境——齐白石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借助数字投影、科技互动、AR虚拟现实、艺术装置等多元形式,打造出一个可感可知、沉浸式的视觉场域。
  《四季山水屏》是齐白石传世十二山水条屏中被誉为“齐白石山水最佳者”的一组,也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此件一级文物限时展出一个月,机会不容错过。
  1932年8月前后,齐白石为王缵绪作《四季山水屏》,这是齐白石自“衰年变法”后极为罕见的山水巨制。此屏自署标题者八幅,即《清风万里》《岱庙图》《借山吟馆图》《绿天野屋》《荷亭清暑》《一白高天下》《雨后云山》《月长圆石长寿树木长青》;未署标题者四幅,根据题跋、内容可命名为《斜阳水渚》《飞鸟暮归》《木叶泉声》《梦游渝城》。
  齐白石的画“虾”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此次展出“虾”作品共11件。“虾”是齐白石所钟爱的题材,他通过长期的临摹和写生,在画虾的技法上不断探索,主动进行了多次技术革新,最终铸锻了其自成一家的画虾风格,特别是他独特的群虾式构图,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样式。
  本次展览展出9件齐白石衰年变法后所创的“红花墨叶”大写意花鸟,新风格以浓墨、艳色、强烈的视觉张力与凝练的勾勒笔法为主要特点。齐白石的用色强调清澈透丽,常直接以清水染色在生宣上自然晕发,以求达到最明亮鲜活的效果,高纯度的用色辅以平直浑劲的用笔,最终呈现出热烈、鲜活、天真、质朴的气象。
  不入川不变法,不入川不成家。四川的大山大水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黄宾虹、陆俨少、傅抱石、李可染等艺术大家多次入川或居川,与四川结下了深厚的缘分,而齐白石也在入川后与诸多川籍人士结缘,使四川整个艺坛生态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次真迹展特别开辟了“犹在竹叶巷”单元,重点呈现齐白石入蜀后的故事,包括他和各方人士的交往通信、成都新闻报刊的跟踪报道,以及齐白石蜀地的弟子作品,通过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去诉说白石老人与四川的缘分,让成都的观众们共同见证并延续这份跨越山水的艺术情缘。
  古人评价一幅好山水,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可望,第二是可游,第三是可居。在本次展览中观众可以体会到双重惊喜。齐白石数字光影艺术展是齐白石先生数字艺术展品首次在西南地区免费向公众展出,最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以“白石之眼”为切入点,邀请观众跟随齐白石的第一视角,沉浸式走进白石老人的万千世界中。
  高山辽阔,翠竹环绕,山居瓦屋,溪水叮咚。数字展在原作《万竹山居》的基础上,通过竹林造景、雾森、投影等手段,立体化地呈现了白石老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在这里,观众可以穿行于竹林,听竹林深处潺潺流水、鸟鸣阵阵。
  齐白石人生中花费七年“五出五归”行遍祖国大江南北,而观众们只需在展厅中便能“日行千里”。该展厅打造了一幅超9米高的巨型画轴,呈现祖国大好河山与齐白石五次远游线路:画面中每经过一处地域,两侧屏幕就会映射出与当地相应的画作,以数字化手法演绎齐白石远游归来后绘制的《借山图册》。
  齐白石曾立下豪言:“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核心展区“一花一世界”以白石老人笔下的花鸟鱼虫为蓝本,通过数字化手段使其“脱纸而出”,与屏幕中的植物互动。还有大型装置六面体万花筒,带观众立体多维地感受、观看齐白石经典花卉作品。在这里观众们可以真切地体会一代大师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及绘画背后的人生见解。在数字化时代,齐白石的艺术焕发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光芒,影像、音乐、文字等多媒体元素的融合,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时代感。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将让您感受到如同置身于他的画布之中,深度体验一代画坛巨匠的艺术人生。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