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东郊已发现道路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1月29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汉长安城最新考古发现,2023年4月至12月,考古人员在西安东郊陆续发现了三处道路遗存,分别为务庄道路、谢王庄遗址、东方红遗址,为研究汉长安城东郊道路交通提供了重要材料。其中,谢王庄道路遗址为目前灞河东岸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道路遗迹,推测是汉长安城连接关外的主干道,或为文献记载的“函古道”。
谢王庄道路遗址位于灞河以东,西距汉灞河桥遗址约3.6公里,距汉长安城宣平门约12.5公里。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道路遗迹5条,可分为上下两层,其中最宽的约55米,可见40条轨距约1.2米的车辙。通过道路间的叠压关系等分析,该遗址不晚于唐代,结合出土瓦片及轨距分析,道路遗迹的时代为汉代,汉以后仍延续使用,直到唐代废弃。专家据此推测谢王庄道路遗址应为汉长安城连接关外的主干道,可能为文献记载的“函古道”。
此次发现的务庄道路位于灞河以东,西距灞河3.4公里。考古发现道路遗迹两条,可分为上、下两层,分别出土开元通宝和五铢钱,上层为唐代道路,下层为汉代道路。考古发掘区内宽约8.7米,西段发生分叉,一支持续向西方向,一支向西北转折。务庄道路与谢王庄道路平行,在谢王庄道路东南部,但其西北分支与谢王庄道路相连,推测是东出汉长安城主干道的分支道路。
此次发现的东方红道路遗址位于灞河以西,东距汉灞河桥遗址约1.5公里,西距汉长安城宣平门约7公里。东方红道路宽度约55米,东西长约190米,车辙分布密集,该遗址与汉长安城宣平门、汉灞河桥遗址以及谢王庄道路遗址之间可相互贯通,是一处重要的汉代道路遗址。
汉长安城大遗址工作已持续发掘六十余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汉长安城郊的乡、亭、道路至今少有发现,此次发现的道路遗址是目前汉长安城东郊交通道路系统研究的重要突破。
谢王庄、东方红两处道路遗址规模较大,分别位于灞河东、西两岸,且与灞河桥、宣平门同处一条直线,构成包含门、桥、路的较为完善交通体系,两处道路遗址继续向东可达新丰、函谷,为汉长安城东出的主要干道。秦汉时期重视都城军事防御体系的构建,且汉长安城宣平门的军事地位位于当时诸城门之首,此次发现的道路使用年代上可追溯至秦代,下可沿用至隋唐之前,与秦驰道、汉代“函谷道”的关系密不可分,为构建秦汉帝国东部的防御系统提供了有力实证。
考古项目负责人表示,此次道路遗址的发现为汉长安城郊的考古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考古人员将密切关注汉长安城周边各类墓葬、遗址、道路的分布及内涵,完善汉长安城郊道路交通线路,总结墓葬、遗址、道路的选址规律,思考乡、亭、村落、作坊等小型遗址的特征,通过新的考古发现不断丰富和完善汉长安城汉代物质文化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