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20日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长安》 (连载112)
○ 阿 莹
  一切都在提醒她,自己的翻译使命已经彻底完结了,她现在只是熔铜车间一名小小的文书,根本没有资格在这里流露感情。

  直到大轿车驶出工厂大门看不见了,小翻译倏然想起老伊万在人民大厦的旋转舞姿,想起竣工典礼上她穿着蓝色连衣裙做直译,想起因为她的一个翻译错误大发脾气,想起陪同他们游览乾陵时莫名的焦虑……啊,一切的一切都变得遥远了。这时,忽大年、黄老虎、哈运来一行人从她身边簇拥而过,似乎哥哥还朝她点了下头,可黄老虎却视若无人,哈胖子的眼皮更没眨巴。
  她陡然感到了难以言状的恐惧,一切都在提醒她,自己的翻译使命已经彻底完结了,她现在只是熔铜车间一名小小的文书,根本没有资格在这里流露感情的,天哪!
  两个月后,她收到了伊万诺夫从莫斯科寄来的一封信。那信的封口残留着被拆过的痕迹,可她完全没有在意,依然兴奋地告诉黑妞儿和满仓,告诉来取报纸的工友们,苏联专家已经回到了自己家乡,都去黑海边一个小岛度假疗养去了。
  她当天就按照信封上的地址给老伊万回了一封信,写得真诚而又静谧,写她走过专家小楼就想起浓密的大胡子,写她站在熔铜炉边就想起老伊万火冒三丈甩袖子,写舞会上他不知疲倦的流畅脚步,写送别时刻眼泪为谁而流……好像她还是一名翻译,好像在她身上没有发生过任何变故,好像她也会赶到那个遥远的国度,继续实习生的日子……
  在苏联专家走后的第三天,满仓突然急慌慌在大槐树下拦住忽小月说,工厂准备把万寿寺拆掉了。忽小月心想我哪能去管这个,你满仓以前是和尚,对万寿寺感怀笃深情有可原,尽管那片瓦房早已改作五金库了,可在长安大墙内留存一座庙宇显然不妥,何况现在的忽小月,落毛凤凰不如鸡,哪有阻止人家拆庙的能耐?她呵呵问:怎么?你想留着它,将来好回去当住持?满仓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你不懂,那后院连福藏着东西呢。
  什么?忽小月像头上浇下一盆水,连福咋还藏着东西?
  是啊。满仓左右看看,寺庙粮仓有道夹墙,他放了些东西。
  是吗?忽小月摇摇头,不是都被黄老虎没收了吗?
  你不知道。满仓焦急了,他被抓那天,让我把埋在他床下的青铜器掏出来,连同一个小本子给藏进密室了。
  那你为啥不揭发?忽小月故意吓唬,告诉我等于引火烧身。
  火已经烧上身了。满仓急了,等那寺庙一拆,啥秘密都暴露了。
  忽小月顿时想到连福给她的那张小纸条,想到老伊万夸赞过的神奇本子,那个本子一定记有很多秘密,找到它,说不定又会把她调回技术科当翻译;找到它,说不定还会抽调连福回来搞技术。
  礼拜天,她跟随满仓去一探究竟了,厂区里上班人都在生产线上忙碌,万寿寺外几乎看不到人影,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两人沿一条林荫道,一前一后来到寺院后门。想不到小和尚现在还留有后门钥匙,进得寺内把门反扣,蹑手蹑脚来到前院,尽管里面格局依然,可内容全变了,曾经供奉释迦牟尼的大雄宝殿依旧威严,两棵从印度恒河移来的菩提树高耸挺立,哗啦啦的树叶声似乎在招呼两位久违的僧客。殿门倒是大开着的,几排木凳,一张长桌……忽小月旧地重游,似想捕捉昔日旧痕,却被满仓摆手止住,来到大铁钟后的膳房前。
  只轻轻一推,门就吱呀一声开了,两人闪身进去,满仓熟练地把门闩上,随手把地上一个竹梯架到墙上,自己噌噌爬上屋梁,示意她麻利上来。可忽小月一踏竹梯咔嚓乱响,上到一半她仰望和尚,意思是她上还是不上?满仓朝她勾手催促,她只好埋头再爬,终于站到了窄窄的屋梁上,上边三角空间空空荡荡,居高临下可见各房陈设,阳光透过瓦楞麻乱地落在墙上,衬映出旋转飘舞的尘埃。这让忽小月不由得紧张起来,这不是要做飞檐走壁的草上飞吗?这时满仓下颌朝她一努,翻过中间斜梁压低嗓音:你踩稳横梁,几步就过来了。忽小月只好硬着头皮一点一点挪动,手抓椽子都能感觉到灰尘的细腻,挪到最深处,有一溜木板搭成的两米宽屋面。满仓示意下面就是夹墙,自己弯腰揭开板子,纵身一跳就下去了。
  这个地方真够神秘的,别人会以为她是来偷东西,还是想偷情的呢?忽小月手抓棚木板朝下溜去,溜到最后手臂抻直坠下,正好落到满仓怀里,她猛一使劲挣开来,发现工衣拥到胸前,一定露出了粉红的胸罩,小和尚好像还朝那儿扫了一眼。天哪,这可是她的一个秘密呢。她在苏联实习时,发现当地女人以胸高为傲,喜欢用胸罩把乳房托得高高的,她也悄悄买过一只戴上,乳房还真的变高挺了,说话办事也添信心了。可她只戴了两天就被人发现了,过来过去的实习生都爱偷偷朝她胸上瞅,大使馆一位女秘书打来电话,语气生硬地让她把胸罩卸了,我们是中国人,不能入乡随俗装扮妖艳。回国后忽小月再没敢戴胸罩,她和西安女人一样找条布带,缝上几个暗扣,把乳房紧紧勒住。可是她那乳房,像不断充气的皮球愈发膨大了,怎么缠也缠不住,她只好又把胸罩悄悄戴上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