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2日
汉中市留坝县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唐伟)2023年以来,汉中市留坝县以多种形态的文化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带动文旅消费迸发出新活力。
   建立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工作协调机制
  制定出台《推进未来乡村十大场景示范建设的通知》和《留坝县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留坝县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按季度明确工作任务,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坚持示范引领,以镇村为单位,以农户为主体,充分发挥县域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形成以推进张良、栈道、红色、农耕等文化产业为载体,融合推进文化产业全域发展的态势。
  强化政府引导、扶持和服务职能,以重点文旅产业项目为核心,促进资源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制定出台《留坝县“四个一百”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即新发展民宿100家、提升农家乐100家、培训管家100人、带动创业100人),积极打造展现秦岭原乡文化的十大民宿集群,成功推出留坝书房、山坡上文创集群、楼房沟等多种形态的文化产品体系。积极谋划食用菌三产融合示范园项目,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农文旅有机结合的示范园。
  留坝率先在全省成立县、镇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两山银行),在实现“两山”生态价值转化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着力打造多样化、特色化、品质化的文化产业品牌,总结形成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秦岭模式”,为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贡献力量,走出一条具有留坝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创建夯基础,活动添风采,融合发展亮点纷呈
  多方合作“育”人才。邀请专家教授,聘请文化产业特派员、“新村民”,帮助梳理打造文化品牌,举办乡村振兴人才研修班,储备人才力量。
  创建成果“增”丰硕。创建张良庙-紫柏山和栈道水世界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重点村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中国传统村落16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共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03个,特色乡村民宿71个,农家乐92家。建成陕南首个国际滑雪场和陕西省首条国际专业山地自行车赛道,陆续开发一批特色文旅产品,形成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精品赛事、研学旅游、红色文化为主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一批新型文化阅读空间,构建主客共享的乡村文化旅游融合空间。打造农旅融合为一体的示范点已初见成效。
  乡风建设“强”氛围。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优化乡村振兴美学点。坚持“一村一景、一户一品”定位,完成彩虹小院打造、乡村最美文化空间;完善研学基地的配套设施;和美乡村创建工作,将美学和红叶、民俗、民宿等主题融合,建设3个美学集群,基本形成融合推进文化产业全域发展的态势。
  文化惠民“享”品质。依托红25军军部旧址、红25军国防教育基地等红色研学基地开发红色研学体验路线。举办2023油菜花海节、留坝第十六届紫柏山登山节暨栈道漂流节,同时开展登山比赛、栈道渔村音乐节、火烧店第四届帐篷音乐节等系列活动;推出《秦岭之夜》等沉浸式系列舞台剧,定时演出。张良庙博物馆被命名为省级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非遗赋能“优”活力。全面挖掘各类民间技艺人才,持续开展民歌、刺绣、剪纸等培训,打造3个非遗手工坊。在县城老街常态化展示非遗活态化项目6个,在张良庙博物馆建成非遗展厅,提升游客对非遗项目的知晓度。命名13名留坝县第二批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明确目标,走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之路
  加快旅游品牌创建步伐。全力推进张良庙—紫柏山景区提档升级,积极创建营盘国家山地运动旅游度假区,推进栈道室外文化博物馆、江口红色文化广场建设,用好火烧店暗夜公园吸引天文爱好者群体,增强游客体验感。
  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围绕“放心游留坝”品牌建设,开发体育、红色、自然、乡村振兴、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旅产品,深入挖掘党建美学、乡村美学、交通旅游山水画卷等资源,打造一批乡村美学示范点。持续办好系列主题节会活动,提升留坝知名度和吸引力。
  推进“四乡”工程。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创业就业,坚持“一村一景、一户一品”定位,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实现农旅融合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加强民宿产业发展。打造一批高品质民宿产品,不断丰富完善多元立体旅居架构。力争到2025年底,培育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100名,培训管家300人,民宿300家,建成民宿集群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