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5日
陕西人民出版社多部作品获奖










   文化艺术报讯 (全媒体记者 齐敏)1月4日,记者从陕西人民出版社了解到,该社出版的多部作品获奖。其中《问鼎太空》《出土文物与汉字文化》《社会治理的中国经验》分别入选第21届、22届输出版优秀图书;电子出版物《中国民居普通邮票研究》《人民邮政通邮史》分别荣获泰国世界邮展大镀金奖和镀金奖;程家文撰写的《图说延安十三年》审读报告获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9届优秀审读报告优秀奖。
  亢建明所著的《问鼎太空》采用报告文学的形式,通过对真实的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资料的精彩引述和记述,全方位描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史,激情颂扬航天战线的英雄群体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并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解读由中国航天人用行动缔造的“航天精神”,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段德新所著的《出土文物与汉字文化》共六个单元,包括“新石器时代的神秘符号、刻骨铭心甲骨文、吉金铸史钟鼎文、先秦猎碣石鼓文、秦篆汉隶书同文、真楷行草多峥嵘”等内容。汉字有着辉煌的过去,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论起汉字的历史,现在有多种说法。一是获得学界共识的最早的文字是河南安阳发现的甲骨文,距今3000多年(公元前1700年),其形成年代可上推到4500年左右;二是认为距今约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出土的刻划符号是最早的文字(公元前4500年—前2500年);三是认为具有8000年的历史。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阿马萨里在《中国古代文明》一书中认为:“在距河南舞阳县城北22公里处的贾湖发现的安阳类型的甲骨文时期铭文,距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对这一说法还需学界达成共识。总之,汉字的发展演变历史充满了神奇色彩,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而且都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在当前对外开放、全球一体化步伐加快的形势下,各种文化交流已经是世界各国人民增加友谊和了解、和谐相处的重要方面。
  赵晓峰所著的《社会治理的中国经验》是基于世纪之交的乡村中国观察展开的关于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研究。该书以半正式治理实践为考察对象,提出了“公域、私域与公私秩序”的分析框架,从农民的公私观念出发,探讨了公域、私域各自的社会秩序形成机制,及公域与私域之间秩序的承接与转换机制。作者通过建构一个本土化的理论框架,分析21世纪早期县以下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演变逻辑,指出发展多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和创新基层民主实践形式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陈国成的《中国民居普通邮票研究》借助上千枚民居邮票附图,详细介绍了作者30年来对普23、普25、普26和普27民居普票的发行背景、设计、印刷、版式、变体、发行及使用的全方位研究,是迄今为止对中国民居普票最为全面深入研究的专著之一。
  吴东宇的《人民邮政通邮史》按时间顺序梳理、研究了1949年前后人民邮政通邮素材和史料,包括国共通邮、国际水陆路交换局、香港转航线、中苏航线、国内航空邮务恢复、通汇等6章。通过精选实寄封片研究邮资、邮戳、邮路和邮件交换业务等,回顾人民邮政在特殊时期各类通邮业务的建立和发展轨迹,包括首次披露的素材的研究。
  石和平主编的《图说延安十三年》用一幅幅历史照片,将延安十三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展现着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唱响了一曲曲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战胜困难、一往无前的英雄赞歌。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图说延安十三年》以图说史,以更直观的方式阐述了延安十三年的历史,有助于我们以更直观的方式学习党史,传承革命传统,弘扬延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