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3日
咸阳市秦都区陈杨办公共文化有效融合城市文化服务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向外扩张,城乡接合部越来越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咸阳市秦都区陈杨办就处于城乡接合部。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多地文化交流和互动机会,让广大群众更加便捷地接触到各种文化资源,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该街道办把公共文化有效融合城市文化服务,吸纳文艺人才和志愿队伍,吸纳社会资源为居民活动提供阵地,探索出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
  共筑文化阵地 提升服务效能
  近年来,陈杨办综合文化站依托兴趣链党建联盟机制,全力打造标准街道综合文化站。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未成年人活动室、电子阅览室、辅导培训室、舞蹈之家、书画室、艺术展厅和非遗展厅以及多功能排练大厅共七个部室。站内共有4支艺术团7个文艺队活动。周一到周日,每天免费对外开放10个小时。文化站工作人员的贴心服务让文艺团体活动得更舒心更安心。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活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每年不断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建设,目前对河南街社区、渭滨苑社区、白马河中路社区、滨河南路社区的文化阵地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地创建特色文化品牌。此外,综合文化站结合辖区实际对林凯社区、同文路社区、渭滨苑社区形成“一对一”文艺服务模式,邀请区文旅局、区文联各协会的艺术家开展公益课堂培训,掀起文艺志愿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新高潮。
  引入志愿力量 参与文化服务
  该街道办按照“7+n”的模式,组建了党建联盟兴趣链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扶弱助残志愿服务队、科普技能培训服务队、法律援助服务队、艺培机构服务队等7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把党员干部、教师、基层社会工作者以及“五老”新乡贤等各类人士纳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中来,辖区19个社区1个村共有52支文艺志愿队伍。
  为了将“微”志愿服务工作融入文化工作,文化站推动各类志愿服务队以点单派单评单模式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健康义诊、应急救援、扶弱助残献爱心等志愿服务。此外该街道办还以“专业+业余”的模式培养志愿文艺骨干。文化站认真摸排辖区文化资源信息,建立陈杨办文化资源库。这些志愿者队伍依托文艺优势,延伸文化阵地空间,通过志愿服务形式,积极做好各社区文艺团队以及文艺志愿队伍的艺术培训,提高各文化团体艺术素养。
  打造品牌文化 搭建友好桥梁
  每年的4月23日全国读书日,陈杨办综合文化站都会在辖区19个社区举办“站站有书声”活动,通过亲子阅读、读书漂流、读书观后感等活动形式推广全民阅读。白马河中路的“茶韵书香”阅读会、段家南路社区的“童兴计划”亲子阅读、金泰社区的“英语角”特色阅读口语交流、陈杨社区的“儿童英语绘本阅读课”,像这样的阅读活动越来越多。
  陈杨办综合文化站还依托“文化资源库”力量,广泛开展非遗文化展、公益电影放映等集群式文艺文体活动,打造“爱在暖杨”品牌,活动让社区文化服务多元化的同时,形成品牌化;金泰社区建成咸阳市首个社区家风馆,长期征集优良家风,评选出优良家风在各个园区及小区主干道进行展示;秦阳社区已经连续举办两届“弘扬传统技艺,彰显巾帼风采”暨“三八妇女节”传统技艺技能展示体验活动,依托社区“家长学校”开设秦腔、葫芦丝、朗诵、形体礼仪、瑜伽课程,并定期开展汇报演出,搭建睦邻友好的桥梁。
  结合节庆文化 实现服务融合
  依托传统节庆日及主题纪念日,综合文化站对文化艺术团体以及艺培机构实行结对子促服务模式,让艺培机构积极参与到各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去,为人民群众送去更专业更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又推广了艺培机构品牌,全面形成良好的合作共赢局面。
  2023年以来,街道综合文化站相继开展春节义写春联送祝福活动、正月十五闹元宵猜灯谜活动、三八妇女节“爱在暖杨”等活动,共计80多场,其中大型文艺演出6场。开设公益类文化类课堂50多场、艺术交流1场、广场舞推广1场、非遗面花培训1场。各类趣味运动会3场,开展戏曲进社区8场,承担秦都区闹元宵文艺演出2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薛鑫 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