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1日
刻石雕镂费深功
——董宁博篆刻作品赏析


  董宁博
  字穆之。居自在堂,别署博雅轩。陕西长武人。农工民主党党员,政协长武县第十届委员会委员。2015年中国书法家协会西部书界新秀篆书篆刻研修班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刻字研究会副秘书长、终南印社社员、骊山印社社员、咸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长武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长武县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先后被南京图书馆、万印楼·陈介祺纪念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渭南市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作品获奖:
  2011年书法作品获陕西省职工书法美术优秀作品展优秀奖;
  2011年书法作品获陕西省第二届书法新人选拔赛优秀奖;
  2014年篆刻作品获“秦汉风咸阳梦”篆刻展优秀奖;
  2015年篆刻作品获陕西省第五届篆刻展优秀奖;
  2016年篆刻作品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暨庆祝建国67周年咸阳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二等奖;
  2018年刻字作品获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现代刻字艺术展佳作奖;
  2019年刻字作品获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现代刻字国际艺术展佳作奖;
  2020年篆刻作品获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收藏工程精英奖;
  2020年篆刻作品获咸阳市第三届青年书法奖;
  2022年篆刻作品获“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全国篆刻网络作品展优秀奖。
   作品入展:
  “2021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前60名,全国第十届刻字艺术展,西泠印社第八届篆刻艺术评展,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书法篆刻作品邀请展,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研修班第二期学员作品展,金石迎春·北兰亭首届金石篆刻艺术展,首届“万印楼奖”国际篆刻大展,“风骨·陕西书法院奖”首届全国书法篆刻展,陕西省第一、三、四、五届临摹展,第一、三届全陕青年书法篆刻展,陕西省第二、三、四、五届刻字展,陕西省优秀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印记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百品篆刻展,中韩现代刻字交流展,“终南印社·随风会”中日篆刻联展,“台湾印社·终南印社”两岸篆刻联展,骊山印社第一、二届篆刻书法绘画三年展,“终南印象·缘契青田”终南印社社员作品展,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千古陈仓华夏之光”现代刻字艺术作品展,终南印社成立40周年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暨社员作品展,第三届“陈介祺奖”万印楼篆刻艺术大展,“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第五届全陕青年书法篆刻大展,终南印社社员2023年新作展,“玉兔踏春”2023年全国肖形印暨吉语印展。
  作品入编:
  作品与传略在《中国书画报》《书法》杂志、《篆刻》杂志、《陕西农工》杂志、《咸阳日报》《泾渭纵横》《咸阳年鉴》《文明古豳名人列传·长武卷》《大美长武》《长武文艺》《印记长武》等刊载。

    祖国万岁

    不忘初心

    新征程

    新征程(边款)

    一起向未来

    一起向外来(边款1)

    一起向未来(边款2)

    天下归心

    天下归心(边款)

    俯首甘为孺子牛

    俯首甘为孺子牛(边款)

    相约在杭州

    相约在杭州(边款)

    隐入尘烟

    隐入尘烟(边款)

    只争朝夕

    守住平常心

    关心粮食

    民惟邦本

    民惟邦本(边款)

    德有邻

    德有邻(边款)

    自立立人

    自立立人(边款)

  隋唐官印学习感悟
  ○ 穆 之
  隋唐官印萌发于南北朝,又经过隋朝的发展,在唐代达到了鼎盛,它一改秦汉印风,印章由个人转为官署公有,使用则由官署统一钤盖。隋唐官印形制硕大,印面均为五六厘米左右,自成面目。文字采用小篆入印,全用朱文,这与纸张的普及和印色的使用有关,也是印章由小变大、由白文变为朱文的重要原因。
  隋唐官印的广泛使用,无疑是篆刻史上一次重要的创新,对后世篆刻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它的制作方式大致可分为铸造、凿刻和焊接三种方法。焊接主要流行于唐代,具体的方法是先铸好印体,再以小铜条依据笔画构图焊接而成,这类印又称蟠条印。
  隋唐官印整体表现线条圆转流畅,字形大小、印文排列趋于均衡,空间分布从容不迫。虽然传世的数量不多,但它所呈现出的悠远、典雅的艺术效果,却值得我们深入地去学习和研究。
  西夏官印在形制、等级制度等方面更多表现出其对唐代官印的传承,文字采用西夏文字,以白文为主,文字多有排叠,相比显得饱满、端庄、圆阔。印面大气古朴,线条婉转流畅,加之年久锈蚀、残损,显得更具艺术魅力。
  近年来,随着印学的兴起,隋唐官印受到了广大篆刻爱好者的普遍青睐,当然我也不例外。我钟情它,是因为它是罗曼蒂克和古典之美的典范,我形容它如清水里长出的芙蓉,如闲云野鹤的仙翁,如婀娜多姿的少女,如天真活泼的婴儿,它像李太白的诗,缠绵悱恻,至情至性;我喜欢它,是因为它气息超脱,不落凡俗,处处彰显大唐的雍容气派。它的线条婉转清新,忽而沉稳,忽而飘逸,富有动感,如高山流水。一方印一个面貌,这怎能不叫人敬之、爱之、摹之!
  我临摹主要以实临为主,有时双沟水印上石,有时反写上石;有的还原印面的本来面貌,有的追求它的沧桑斑驳之态。在创作中我也做过许多尝试,材质一般选用较大的青田石或昌化石。朱文印创作主要以隋唐官印风格为主,白文印创作主要以西夏官印风格为主。在印面的设计上分朱布白,追求隋唐之风,使印文自然伸展,避让穿插有度,力求疏密、虚实、动静达到和谐统一。用刀则以冲刀为主,冲切结合,双刀刻线,表现其婉转流畅、浑朴沉稳之美。做印则采取多种手段,用刀角刮铲、刀头蹭磨,用石头敲击等,以求得金石意味。
  星光不负赶路人,这些日日夜夜的艰辛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和好评。2020年篆刻作品获咸阳市第三届青年书法奖,同年篆刻作品获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收藏工程精英奖;2021年篆刻作品入展“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第五届全陕青年书法篆刻大展;2022年篆刻作品入展“2021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展览,并取得前60名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入会条件。
  艺无止境,篆刻艺术博大精深。对于篆刻爱好者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临摹是最高效的学习。对我而言,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需要加倍努力,继续去深入挖掘传统,追求艺术的真谛,力争把更好的作品呈现给大家。这是我学习隋唐官印的点滴感悟,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