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飒爽,丹桂飘香。初秋时分,孙亮先生送来了他刚刚出版且带着油墨香的著作《华莱士侦探故事集》,令我倍感欣喜!
打开书籍,让我眼前一亮的是精美的设计,更是内容的精彩,让我享受着跃然于纸上的动感活力和一种童心童趣的智慧魅力。
孙亮与我相隔辈分,但我们相识相知也已十多年了。他心有志向,本分厚道,热情沉稳,阳光上进。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着期刊编辑和管理工作,当过编辑部主任、主编助理。那是2007年夏天时,孙亮身在湖南省委党校《清风》杂志,从《华商报》看到少年月刊杂志社招聘编辑启事,心中热爱儿童文学的情愫催促着他去应聘。经过“过五关、斩六将”的考核程序,孙亮终于以综合成绩第一名而如愿以偿。
从此,孙亮也就有了与我一起工作的经历。对于编辑工作,他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对于稿件的意见直言不讳,从不感情用事,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编辑的综合素质,也曾多次获中国少儿报刊优秀编辑奖项。说起儿童文学,林林总总且情不自禁,如数家珍。有一天,孙亮拿来自己写的一篇侦探故事给我看,阅后我喜出望外,对眼前的这位新编辑刮目相看。这样有趣有意思的文章发在杂志上,肯定能够吸引更多的孩子阅读。后来,我与编辑部主任商定开辟“小侦探破案”专栏,并鼓励孙亮撰写稿件。
时隔几月,杂志“编读往来”不断收到读者反馈,孩子们非常喜爱此类侦探故事。此时,增强了我办刊的信心,也给了孙亮极大的鼓舞。在后来的一次谈话中,我鼓励孙亮说:“聚沙成塔,积米成仓。相信通过你的不懈努力,华莱士会成为孩子们的偶像,侦探故事也能成为刊物的一张亮丽的儿童文学新名片。”后面的几年中,孙亮不负期望,在创作中又不断丰富和深化,他的作品智慧和科普相得益彰,越写越有独到的特色。
2022年疫情期间,人们多居家办公。有一天,孙亮与我在电话里沟通,他想把华莱士侦探故事结集成书。我很高兴地表达了认同和期待之意。近一年之后,我见到了一个全新的书稿。孙亮以自己的睿智和文学天赋,对原来在期刊上连载的文章,进行了系统的再创作、再修改,终于在数次的提炼升华中打磨出炉。
今天,读着这本书中的文字,我欣喜于在时光的流转中,见证了孙亮的成长进步,也散发着我们一起在文学的天空下所沐浴的风雨阳光。
这本书的主题精准鲜明,内容聚焦与垂直深入,悬念引人入胜。作者充分运用丰富多元的侦探技巧,又凭借题材内容的浅近感、通俗化、知识性,以及高质量的智慧开发,受到老少读者的喜爱。书的内容共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菲尔德日报》的记者华莱士在采访工作中经常遇到离奇案件,通过对证据科学的分析、理性的判断、缜密的推理,屡次帮助警方破获案件,缉拿到真凶;第二部分讲述了22个推理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身份各异、经历不同,但故事中贯穿始终的是对真相的探寻和揭示,并不乏逻辑推理知识。
读完整部作品,我觉得孙亮在一个个故事创作中,不仅是以复杂有趣的情节取胜,而且也是凭着鲜活细节支撑,又以韵味悠长的故事叙述引人入胜,具有涤荡人心、启迪智慧的感染力。在对主人公形象的刻画上,展现出一个福尔摩斯般人物的才智和思维方式,通过精细的观察、推理和紧张、惊险的曲折动人情节,让主人公的形象变得清晰和突显,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有智慧、有情感的榜样。作品中其他人物也往往各有自己的性格,一般都刻画得有血有肉,给人以真实感,特别是以人物生动的对话反映人物的性格,推动故事的发展,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
书中不少篇幅描写了深沉、深刻和睿智的一面,呈现出一种特别细腻的观照。作者用智慧的笔触描绘难以破解的谜团,通过华莱士丰富的想象力、细致的观察力和合理的判断力,展示破案原理,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善于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求矛盾的化解和了解事实的真相。整个作品以提升智力为教育目的,以匡扶正义、激浊扬清为精神诉求,与读者形成共鸣,得到了读者的喜爱。
读这本书,我还欣喜地看到生活中庞杂繁复的信息,经过孙亮深入透彻的分解、梳理、重构,最终转化为富有想象力、饶有趣味的悬念,最终形成智慧的传达。孙亮一方面关注高科技、新媒体的兴起,另一方面思索侦探原理所用知识与青少年所学如何相融。他在写作创意中不断拓宽现代侦探手段,学会和习以为常的破案手法相结合,勇于接受新技术的洗礼,善于运用新知识、新方法应对侦探科普小说的挑战。
儿童文学是孩子成长的精神食粮。孙亮的这本侦探小说,正是以原创侦探儿童文学为出发点,以保卫孩子想象力和提升观察力为核心使命,在文学的沃土深耕细作,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智慧的种子,让无限的未来在童心中生根发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孙亮先生的首部作品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每次看到摆放于案头的这本书,都回忆起我们共同工作的那段岁月,个中的甘甜之味已成为铭心的记忆。此书的出版发行,对孙亮的文学生涯来说,既是一个节点,更是一个起点。
韶华不负,未来可期!